不得不说陶氏这猜测虽然不中,离真相却也不远了。她是怎么都想不到叶雅茗会制新茶的。
“别再去打听,也管着咱们大房的人别去那边晃。”她吩咐道,“还有,往后二房那边的事,能照应就多照应些。三姑娘和四姑娘要是受了什么委曲,立刻告诉我。”
陶氏是长房长媳,是叶老太太精心挑选的。从大面上说,她还算是个公正人,心肠不坏,聪慧精明,遇事拎得清。
但她也有自己的私心。触犯到大房的利益,她自然要计较;没触犯大房利益,她就乐得做好人。
她想得很明白——
二老爷精于制茶。以后就算是分家了,大房也少不得他这个助力。二房没儿子,就算给二房分再多的利润和好处,以后也是落到大房手里的。
而不管怎么样,叶鸿盛和尹氏没儿子,叶嘉兴作为长房长孙,都得给二房夫妻养老。
所以大房、二房应该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才是。合则两利,对谁都好。
四房的章氏可没陶氏这么头脑清醒。
她派丫鬟去打听了两次,未果,干脆自己上阵,打着去叶雅茗院子串门的旗号,到了院子门口。
“四太太。”俞嬷嬷看到章氏,皱着眉头上前。
“我没见过做桂花蜜,过来看看。怎的,俞嬷嬷这是连我都不许进?”章氏斜睨俞嬷嬷一眼。
早在远远看到章氏,俞嬷嬷就知道她没那么容易打发,所以直接吩咐身边的小丫鬟去唤叶老太太了。这会儿她只管拖住章氏。
她要笑不笑地道“老奴不敢。只是三姑娘做的桂花蜜,是尹氏秘法。因她前日立了功,老太太便让老奴在这里守着,不许人打探。四太太要是想知道尹氏秘法是怎么做桂花蜜的,还需待我进去禀了二太太才行。”
“切,什么尹氏秘法?她尹家……”
章氏下意识就想贬低两句。可话说到一半,忽然想起叶雅茗的未婚夫是个少年举人,往后他考了进士做了大官,不光叶家四房,没准她娘家还要求到叶雅茗头上,她及时地住了嘴。
“成,那你就去问问。我就不相信二嫂和三丫头不给我这个面子。”她站在那里,吊儿郎当地道。
俞嬷嬷暗自叹了口气,朝正院那边看了一眼,祈求丫鬟能早点过来解围。否则,她就因为找的借口不妥当,替二房得罪人了。
可她一个下人,不用这借口,真没法子拦住主子们。谁叫章氏这么不讲究,派丫鬟打听不出来,就亲自上阵呢?
俞嬷嬷进了院子,并没有上台阶,而是把情况跟在廊下坐着监视丫鬟婆子烤茶的尹氏说了。
“这个章氏!”尹氏气愤地站了起来,就要出去跟章氏理论。
“娘……”屋里叶雅茗听到门外的谈话,赶紧唤住尹氏。
她从屋里出来,对尹氏道,“您别去跟她吵,没必要。俞嬷嬷你也别出去,只让她在外面等着。”
“对对,您不必出去。”俞嬷嬷也极赞成这样做,“老奴已派人去通知老太太了。老奴进来也不是要通禀请示您,只是想拖延一下时间。等一会儿正院那边派人来,四太太就消停了。”
想想章氏在外面吃瘪的样子,尹氏心情就大好。
她笑道“行,那就这么办。”
叶家宅子大,家中又有三太太蔡氏这么个寡居之人。男客、男仆误闯了三房那边可不好。故而正院和四个房头,都有自己的院墙,每个房头院门那里都有婆子守着的。
尹氏今儿个就把二房守院门的婆子调到叶雅茗这院子门口了。没有她发话,章氏想要硬闯也进不来。
“那你坐下,在这里喝一杯茶再说去。”她笑道。
俞嬷嬷果真坐下来,喝了一杯茶。
章氏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不光没见尹氏和叶雅茗姐妹出来,便是刚进去的俞嬷嬷也不见了踪影。
她气得不行,当即就要闯进去,被守门的婆子拦了下来。
“四太太,没我们太太发话,我们是不敢放您进去的,还请您体恤,不要让我们这些作下人的为难。”
婆子话说得客气,手上却不客气,把护着章氏想要往里闯的两个丫鬟紧紧抓住,往前推搡着,用她们的身体堵住章氏的去路。
章氏气极,刚想怒骂,就听得身后一声冷喝“章氏,你想做什么?”
她身体一僵,转过身去,就见叶老太太满脸怒容地从后面过来。
她只得转身行礼,正要为自己狡辩几句,就听叶老太太道“把她拉住,拖到祠堂去跪着。”
章氏大惊“娘,我只是想进去看看,没别的意思。”
见叶老太太充耳不闻,她又叫道“不过是桂花蜜而已,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们为什么关着门做,还怕人看?娘您就不好奇吗?”
叶老太太回头看了她一眼,心里万分后悔当初怎么就由着小儿子的性子,娶了这么个蠢货。
听到守门的婆子描述章氏被拎走的情形,尹氏笑得前仰后合,异常开心。
自打章氏进门,她就受了章氏不少的气。这一次终于让她出了一口气,实在是开心。
“都好好烤,看着点火候,烤糊了不光我,便是老太爷和老太太都饶不了你们。”她冲着几个丫鬟婆子道。
叶雅茗带着她的丫鬟婆子在屋里窨花,她和叶雅音则带着亲信丫鬟在外面烤茶。叶雅茗出来教了她们两遍,再加上三个人守一个炉子,看护得极为精心,烤了几炉下来倒也没出差错。
有了章氏这一遭,尹氏对这桂花茶越发尽心了。
俞嬷嬷出去后,尹氏对白嬷嬷感慨道“还是我家茗儿好。二老爷替叶家制了多少好茶,都没叫我像这般痛快过。”
“三姑娘能干,老爷也是本份人。”白嬷嬷笑道,“太太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可不是四太太能比的。”
白蕊和绿萼有了上次窨茶的经验,这一次就算加了紫叶、青枝和夏嬷嬷等人,叶雅茗也轻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