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出个短差(1 / 1)

卷五:报幕者

我在逃亡,但我已经死了。

——序言

三月末,为了弄清周常重生的真相,陶林和余子江决定去城出一趟差。

城是一个陶林万分熟悉的地方,他从小在那里长大,也在那里失去亲人,于痛苦中蜕变。

陶林的妹妹与养父就葬在城,四年前的扫黑行动,让他承受了太多苦痛。

这些年他已经很少回城了,这次是公务需要,陶林和余子江必须要把周常死而复生的真相弄清楚。

飞机平稳落地,两人拖着行李箱,在机场前打了俩出租车,刚到城警局报道,拿上制作好的临时证件,便直奔城中心医院。

四年前的十一月,周常就是在这里被一纸死亡证明,宣告重伤身亡。

在酒吧谈话时秦幺说的没错,余子江看到的只有那张白纸黑字的证明,根本没有亲眼看到周常那具焦黑的尸体。

不是亲眼所见,有心人就能抓住动手脚的机会。

陶林的养父曾是城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时隔多年他重新回到这里,穿过这熟悉的医院大厅,走向急诊科护士站。

医院的急诊科总是忙碌,哭声、呐喊、低语……从来不会间断。

来来往往的人总是踏着焦虑而苦痛的步伐,不在乎身边到底经过了谁,只在乎眼前躺倒的挚爱。

还有矛盾、纠纷、争吵、永无休止的办公室警报……陶林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长大。

最后陶林跟在余子江身后,站到了护士站前面。

“你好,我们是警局的,有些事情麻烦你们配合。”余子江立刻亮出自己的证件。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护士马上抬起头来。

“我们想调出四年前十一月份所有关于急性烧伤的急诊就诊记录,特别是那种烧伤致死的患者,请给我们调出最全的资料。”余子江接过了话。

护士一听余子江的要求,便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四年前的就诊记录……这可不好查,急诊科一天来往几百号人,调档可得费时间。”其中一位护士回答。

“最快能什么时候调给我。”余子江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说。

“这个不好说,我们得请示一下领导……”护士有些为难起来。

工作量那么大的调档任务,护士们还是第一次遇见。

余子江的眉头紧锁了起来,他想快点结束城的任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在两人犯愁时——

“陶林?”忽然一个男人的声音从走廊那头传来。

陶林闻声转头,看到一个戴着细框眼镜,蓝色口罩,身穿白大褂的高大男人,将手上的记录本递给身边的实习生,然后大步流星地朝自己的方向走来。

虽然口罩把男人的脸遮了大半,陶林还是能明显感觉到男人面带笑意。

“那是谁啊?”余子江脱口而出。

还没等陶林完全反应过来,男人站到了他的面前,用手勾下口罩的一边,露出了一张陶林觉得有些熟悉的脸。

这个男人名叫王崇杨,十年前还是陶林养父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名医,并成为了城中心医院的副院长。

“王院长。”护士见状立刻对他点头致意。

王崇杨医生弯着眉眼回应了几句,然后重新转头看向了陶林。

“好久不见了,在r城还过得好吗?”王医生对他友好地开口。

“都挺好,今天我是来出个短差的。”陶林简单地点了点头。

“哪里的话,城永远是你的家,你来这是回家,怎么能说是出差呢。”王医生赶紧笑道。

除了每年清明时节回来看看死去的家人,陶林已经很少回城了。

在这个曾经风起云涌的城市里,他失去了挚爱与亲人,被欺骗又被猜忌……当年的惨剧落幕之后,他卖掉了这里的房子和车,告别了所有熟悉的朋友,离开了这个对于他来说充满悲伤的戏剧性城市。

如今,他已经在r城有了家。这个城市便不再具有什么特殊意义了。

余子江双手环抱着,看着这两个互相寒暄的人插不上话。他左瞄瞄右瞄瞄,最后忍不住伸手往后掏出了证件,举到两人中间,彻底打断了这段对话。

“r城总局的,过来想调一下嫌疑人的就诊档案,这就是短差的工作。干完活陶林就和我回去了。”他说。

“我认得你,陶林从城搬家以后,真是承蒙你照顾。”王医生微微转过身,对余子江礼貌地点了点头。

“那是我弟弟,照顾他是应该的。”余子江回答。

“是吗,你是真把陶林当弟弟的?当初你下令让狙击手打死了一个挟持人质的罪犯,怎么没考虑过那其实是陶林的养父?”王崇杨打量余子江的眼神突然像是要冒出火星子,他的眼镜片在走廊惨白的灯光下闪光,目光在一瞬间变得无比逼人。

余子江猛得一愣,他没想到王崇杨会突然把陈年往事重新提出来。

陶林也不说话了,气氛在一瞬间掉入了冰点。

余子江用余光往身边一瞥,看到陶林的表情略显得僵硬,拳头紧紧地握在一起。

可王崇杨刚刚那极富侵略性眼神仅仅持续了几秒,他脸色一变,又重新回到了刚刚那种温和的状态。

“你说你们想调档案,不妨和我说说情况,看我能不能帮到你们。”他说。

王崇阳话音刚落,沉默又持续了几秒……

“我们想调出四年前十一月,城中心医院收治的所有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档案。”陶林接过话。

按理说,周常就应该死在那场十一月进行的扫黑收网行动中,如今他重新出现,就证明周常当时的就诊单被做了手脚,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也是有问题的。

“是四年前那场引发化工厂大火的收网行动?”王崇杨似乎对这事儿很有印象。

“过去这么久了,王哥居然还记得这事儿。”陶林点点头说。

“那场大火中你中了一刀子,在医院治好病以后就搬家了,我当然记得了。”王崇杨小叹一口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