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门做生意等于钓鱼佬!(1 / 2)

从向文豪档口离开,聂晨直接前往打印机仓库,又打了一封由中症会介绍爱华门诊推荐病人的信函。</p>

今天将要寄出的病人名字叫做张静颖,家住在翠竹路二十一号。</p>

是独门独户,自家买地建的大庭院。</p>

她的病症跟周彩凤一样,都是脸颊上长了黑毛痣。</p>

曾经在一九九零年五月份中旬,前往深城人民医院问诊。</p>

张静颖她的家庭条件富裕,但是在一九九零年国内跟其他同病情的女子一样,苦于没有符合心水的手术方案。</p>

聂晨在打完了这一封寄给张俊颖的信函后,手指弹了弹贴好了邮票的信封,啪哒一声拉了电灯泡的开关拉绳,关了电灯泡,拉上仓库门,在微风细雨中走回爱华小区的家。</p>

发出的所有信函,在信中提出的方案,明明是针对每一个病人不同病情量身定制。</p>

但是上门来咨询的病人仍然是没有的。</p>

不过,自己和二叔公聂吉胜所约定的债务还清时间,是在两个半月后。</p>

从目前来看,钟兰兰能够完成了手术,就已经是踏出了稳健的第一步。</p>

今天上午,放下手中事务专门从港岛过来深城,向自己讨论论文内容,确定要设立实验课题的杨海坤教授,让聂晨对于爱华门诊的未来道路信心大增。</p>

聂晨算了一下时间,估摸着明天寄到伦敦伦敦墙一百二十五号的论文,就能送达《柳叶刀》编辑部主编罗宾·福克斯的手上。</p>

有着杨海坤教授这位属于国人和伦敦《柳叶刀》编辑部之间的桥梁存在,论文到达《柳叶刀》十天之内刊登在主刊已经是十拿九稳。</p>

一旦刊登在了柳叶刀,聂晨已经想好了怎么包装着这件事。</p>

只是,现在无论是发出邀请病人前来咨询的信函,还是发往伦敦《柳叶刀》的论文,都没有回馈呢。</p>

翌日上午八点。</p>

聂晨和陈春梅一起坐着钟荣军驾驶的公爵小轿车前往景田别墅区,给钟兰兰换药打吊针。</p>

“疼。”钟兰兰委屈巴巴吃完了流质营养餐,“凌晨六点开始疼,伤口旁边有点痒,我不敢去挠。”</p>

聂晨解开了钟兰兰脸上的纱布,让钟兰兰的伤口在烤灯面前照射五分钟。</p>

“恢复情况不错,没有炎症,伤口干燥。看来你本人和你的家人都对护理要求保持得非常好。”</p>

聂晨轻轻触碰钟兰兰伤口旁边细腻白皙的皮肤,钟兰兰稍微缩了一下,便任聂晨的指间对她皮肤进行抚按。</p>

脸部缝皮恢复情况,除了医生本人的技术,同时也要看病人的体质会不会对缝合线产生排异过敏。</p>

手术二十小时能够看得出来,钟兰兰这台手术已经成功。</p>

恢复情况良好。</p>

换好纱布,聂晨又跟陪护的钟兰兰妈妈殷美静,重申一下饮食和环境的重要性。</p>

然后留下陈春梅给钟兰兰打吊针,自己坐着钟荣军的车子返回爱华门诊。</p>

“松下传真机,我跟你讲,这玩意今年是硬通货!”</p>

向文豪在爱华门诊安装传真机。</p>

铃铃铃铃铃。</p>

传真机铃声响起,向文豪拎起话筒,对着话筒说道:“安装好了,传真过来吧。”</p>

咯吱咯吱的响声中,只见传真机的热敏纸转动着,出来了一张印着【向家档口】手写字样的纸张。</p>

“条顺盘靓,字迹清晰。这是超时空的复印魔术。”</p>

向文豪手抚传真机对着聂晨吟唱,“整台机算上安装费给你打个骨折,兄弟就忍痛收你六千块钱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