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临勋是被断崖式分手的。</p>
一次争执后,他负气回家,两天后再联系,已打不通电话,信息也没得到回复。</p>
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p>
争执起因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他陪李照媛逛超市,买好东西他顺手帮她付了钱,两百块不到,她先是质问他明明买的是她的东西,她来付钱就好了,为什么要帮她付,紧接着又马上转钱给他,要他立马收了,他当时就说了一句:“有必要这样斤斤计较吗?”</p>
一句话,迎来的便是她的一番颇为激动的价值观输出。</p>
他静静地听,听归听,但无法苟同。</p>
他也不想为了安抚她,去说些违心的话,为了不让两人之间矛盾激化,他索性沉默不语。</p>
最后李照媛许是觉得对牛弹琴很没意思,说了一句,“我们太不合适了,真的。”</p>
说完便自顾自地走了。</p>
这次他没去追,扶额叹了口气。</p>
也许这段关系中,他确实有问题,问题在于不够用心去理解她的价值观,没有积极去挖掘一种平衡两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机制,但是,就没有沟通的余地了吗?</p>
第二反应是怒极生悲。</p>
他何曾被人这样甩过,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体面的告别,甚至都没有听到对方一句明确的“我们分手吧。”</p>
他陷入自我怀疑,他就这么不配吗?</p>
那段时间,他很丧,白天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让自己疲累一点好回家能倒头就睡,周末没工作就找许洲喝酒,喝醉就宿在他家。</p>
许洲不止一次地劝慰他,两个人在一起合拍最重要,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p>
他问许洲:“为什么两个人会结束得这么不体面?”</p>
许洲摇头叹气,鸡同鸭讲。</p>
第三反应是颇为不屑。</p>
都是成年人,实在不想继续下去就大大方方地提出来,好聚好散,体面地说声再见不行吗?</p>
大家都是真情实意地付出过,却这样潦草地结束不难过吗?</p>
他想不通,不屑于这样的做法却又困囿于此。</p>
易临勋一度想要一个答案。</p>
他甚至觉得因为没有明确地说分手,所以不算分手,也许双方需要一段时间长一点的喘息。</p>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傲气,这股傲气维持了半年,半年后,他给她发了条微信,“我们见一面吧,聊聊。”</p>
结果信息一经发出便收到了红色感叹号。</p>
人不是在一瞬间就能割席断袍的,起码他不是。</p>
有时他真挺羡慕许洲的无所吊谓的态度:拉倒,下一个。</p>
他不行,为什么不行,也许是太自负太自傲,也许是用情太专注。</p>
可能是不相信她是一个狠绝的人,人都是会成长的,经历一些生活的拷打后就不会那样偏执了。</p>
也可能是他慢慢结束内耗后,恢复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觉得自己是个值得让人回头的人。</p>
也可能是他希望一段感情能有始有终。</p>
于是,他进入了被分手后心有不甘的拖泥带水的不明朗不干脆不清白的状态。</p>
当然他也没犯贱到想方设法去找到人家,纠缠人家,逼迫人家给个答案,那样太掉价。</p>
或许,时间能填平两个人之间的沟壑,最终重归于好。</p>
又或许,时间能冲淡他的执念,让他放下不甘,但何时能释怀,他也不知道。</p>
他是个对自我有感情洁癖的人,在上一段还没彻底放下前,他不想进入下一段。</p>
然而在他感情还混沌的这时,母亲却来给他添堵。</p>
施女士提了好几次相亲的事情,说了晁柠诸多优点,话里话外掩饰不住对她的钟意和欣赏,八字都还没一撇,敢情就认定了这个儿媳妇。</p>
他问,她条件这么优越,为什么要来跟他相亲?母亲哼了声说正是幸好人家单身,不然哪轮得到你。</p>
他回,他配不上,如此这样不是耽误人家吗。</p>
母亲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也不差。”</p>
相亲前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搞砸了,不要失了体面,然后态度真诚一点。</p>
施女士的三点要求,他一一贯彻执行。</p>
不要搞砸了,所以他希望由晁柠给他发好人卡,这样施女士就没话可说了。</p>
不要失了体面,所以听到晁柠出乎意料地说要嫁给他,他稳住心态,安坐如山,请她再三考虑。</p>
最后是真诚一点,所以一番丑话说在前头。</p>
只不过施女士本意是要他给人家留个好印象,要是知道他是这样的“真诚”估计要被他气死。</p>
晁柠问了他三个问题,前两个他都否认了,最后一个却没法否认。</p>
他不能骗她,暂时还没放下那就是没放下。</p>
还没格式化的心不配重新出发。</p>
却没想到晁柠如此偏执。</p>
为什么他遇到的都是比较偏执的人啊。</p>
他真心不想耽误她,索性直接挑明,想骂醒她,“何必要嫁一个心有所栖的人。”</p>
对于结婚的提议,虽说开始是想虚张声势吓退晁柠,但也不乏他迟来的叛逆心理以及破罐破摔心理:瞧,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跟人结婚。</p>
就让这破破败败的感情,更扭曲一点吧。</p>
但他还是留足了余地,提前规划好了撤退空间,他的理性不允许他做出不能兜底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