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妈妈忙道:“不要紧,不要紧。我写封信差人送去,他知道六少爷路过德州,一定会上船去磕个头的人。”</p>
太夫人又打起精神来:“你快去写。我让回事处的给你送信。”</p>
杜妈妈应声而去。</p>
太夫人问起徐嗣谕来:“他说要到什么先生那里听讲做文章的,去了没有?那先生收他没有?”一面问,一面从炕几的小抽屉里拿出个雕红漆海棠花的盒子把信装了进去。</p>
“去了!”十一娘笑道,“那先生听说是项大人介绍的,又是姜先生的学生,十分客气,当天晚上就留了谕哥儿在家里。墨竹几个都没有想到,忙着给谕哥儿置办铺盖行李,又差了小厮回来拿衣裳。谕哥儿媳妇刚刚把人送走。”</p>
太夫人道:“五岳先生那里,只怕还要谢一谢才好!”</p>
十一娘笑道:“我让常学智,就是给我照看庄子的常九河的幼子,他如今已是回事处的一个小管事了,他和谕哥儿的小厮一起去的永清县,还带去了一幅前朝李迪的《雪树寒禽图》。”</p>
太夫人直点头。</p>
二夫人过来:“听说谕哥儿歇在了永清?”</p>
十一娘把情景说了说。</p>
“既然是屡试不第的举人做的教谕,我看,不如送些前朝名家的字画去做表礼。”二夫人道,“这样也显得清贵些。”</p>
“十一娘已经差人带过去了。”太夫人笑着,拍了拍身边的坐垫,示意她坐到身边,“谨哥儿给我写信了!”然后把信拿了出来,“你看!”</p>
像小孩子得了好吃的糖果似的,不仅喜欢,而且还带着点炫耀的味道。</p>
二夫人有些惊讶,笑着接了。</p>
太夫人凑过去:“你读读!”一副还想再听的模样。</p>
二夫人笑着读了一遍。</p>
太夫人如吃了人参果似的,表情显得格外舒畅:“你说,他现在都走到哪里了?”把信重新收到了匣子里。</p>
“应该到了临清。”二夫人沉吟道,“不过也难说。如果在临清没有多做停留,也许到了聊城!”</p>
太夫人很相信二夫人的判断,每天和二夫人讨论谨哥儿走到了哪里,然后盼着谨哥儿的来信。</p>
十一娘看着,吩咐回来送信的人:“……每到一处都给太夫人写封信。”</p>
原先只是留停在临清、聊城这样的地方才写信回来,渐渐的,只要有船停泊的地方就会写信回来。别的不说,信倒是越写越好。送信的小厮笑道:“……舅爷每天都督促六少爷写信。还要练三页大字,读一页书。”</p>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收获。</p>
太夫人呵呵直笑:“我们舅爷,可是庶吉士。”</p>
旁边坐的也都笑了起来。</p>
太夫人就说起罗振兴来:“……真是细心。每到一处,都要带谨哥儿出去玩玩的。谨哥儿上次来说,说舅爷要带他去曲阜拜孔庙呢!那地方,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的。”太夫人担心道,“也不知道去成了没有?”</p>
“您再耐心等几天。”二夫人笑着安慰太夫人,“不管去不去得成,谨哥儿都会来信告诉您的。”</p>
“那倒是!”太夫人闻言就笑了起来,“他上次随舅爷去光岳楼被人偷了身上荷包的事都跟我说了。更何况是拜孔庙这样的大事。”</p>
日子眨眼就到了七月底。大家的注意力放在了要下场考试的徐嗣谕身上。</p>
太夫人和二夫人到相国寺、白云观、慈源寺、文昌阁上香,十一娘和项氏则给徐嗣谕准备下场考试的衣裳、笔墨、提篮、考帘之类的东西。到了八月初一,徐嗣勤两兄弟一早就赶了过来,和徐嗣谆、徐嗣诫一起送他去考场。半路遇到了方冀,几个说说笑笑去了考场。待三场考完,徐嗣诫立刻向徐嗣谕请教学问。</p>
“赵先生给你启的蒙,常先生指导你的举业。我岂敢在鲁班面前弄斧。”徐嗣谕笑道,“不过,你要问我下场考试要注意些什么,我倒有很多话跟你说。”</p>
“那二哥你给我讲讲。”这也是徐嗣诫以后要经历的,他自然很关注。</p>
徐嗣谕少年离家,和徐嗣谆、徐嗣诫的关系都不够亲昵。可能是离家在外更能体会到家人的重要性,对于有个机会拉近兄弟间的情谊,徐嗣谕也很看重,毫不藏私地把自己几次下场考试的心得都讲给徐嗣诫听。</p>
徐嗣诫听了很佩服徐嗣谕。</p>
他参加院试那会,常先生事无巨细地交待他,没想到徐嗣谕参加院试的时候,姜先生竟然一句多的话也没有跟徐嗣谕说。就这样,徐嗣谕还考了秀才。</p>
不过,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能维持多久——八月中旬乡试的结果出来,徐嗣谕考了第四名。</p>
※</p>
祝大家国庆愉快!</p>
PS:今天是侄儿结婚,没想到这一章查资料用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才写出来,打乱了所有的计划……</p>
因为要去喝喜酒,没有办法加更了,更新也会推迟到晚上23点左右。不便之处,还请大家谅解!</p>
(/11835/11835803/249568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