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过年了过年了(2 / 2)

张爱芳正好从外面进来。“娘,你这是打算做毛线衣吗?”</p>

听见自家闺女的声音,张爱芳扭头一看发现周琳曼捧着自己的那件半成品,笑道:“我看你爹的毛线衣都破了,就去供销社买了签子和毛线,娘以前在纺织厂待过一段时间,织毛线的手艺还是有的。”</p>

这么说起来。</p>

周琳曼好像才想起来。</p>

原主的记忆中,张爱芳这个老实憨厚的妇女,年轻那阵,的确和周二年一块进过镇上的纺织厂。</p>

不过二人不是正式职工,是冒名顶替的那种。</p>

人家一个月领二十块的工资,给他们八块。</p>

大概做了半年左右,二人就被厂领导给发现辞退回来。</p>

想想中间起码也隔了十几年的光阴。可是看着编织毛线衣的针脚,技术可是一点也没生疏的。</p>

上回她去镇子里试水毛线衣,反响是不错的,可惜她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有限。</p>

如果有人帮她一块,毛线衣的数量往上递增,收入自然也成倍的往上翻!</p>

正好,她先前还盘算过。</p>

周二年骨病一场伴随后遗症,再也不合适干重活累活,养殖蘑菇他们干不了,可周琳曼咋又可能又让爹妈回去重地。</p>

做地里刨食的农民,哪有个体户赚钱来路快!</p>

“娘,要是跟你说毛线衣咋做,您就能把毛线衣打出来不?”</p>

“只要告诉我织毛线的针法,不论二股还是三股,蝴蝶缠还是元宝结,你娘我都能织出来!”这些年周二年柜子里穿着的这些全部都是她的作品。</p>

张爱芳这点自信还是有的。</p>

周琳曼笑得牙不见眼:“娘,那就太好了,等以后有进账我分您钱。”</p>

“啥?分钱?”</p>

张爱芳微微惊讶。</p>

女儿的意思不是要让她帮忙做几件贴身的衣服,咋还跟钱扯上关系了?</p>

张爱芳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村妇女,她哪里能有周小姐思维活跃,放着现成的手艺不赚钱,周小姐干不出这种暴殄天物的事情。</p>

不过周琳曼目前暂时不打算说出来。</p>

万一毛线衣的款式复杂,张爱芳做的不好没人要,她亏得起,可张爱芳心里又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所以还得是等挣了钱才行!</p>

之后,周琳曼回去把自己要做的款式图片和毛线取来。</p>

又说了自己对毛线衣的制作要求,张爱芳别的听不进去,但是周琳曼让她咋编咋做款式,张爱芳是记得一清二楚。</p>

就是女儿要的数量有点多,让她做上十件可能就需要费点功夫。</p>

不过张爱芳也觉得没啥,迄今为止她都没能机会给女儿做点啥,就剩下这点手艺咋说也要把女儿交代的事情完成的漂漂亮亮的。</p>

腊月三十。</p>

除夕夜。</p>

大村的氛围不比城里,可好歹是一年即将走到尽头的大日子。</p>

没钱的人家也会贴上一副请人手写的对联。稍微有钱的,挂上大红灯笼,就贴上崭新的大红金箔对联。</p>

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会架着一口铁锅,底下的烈火熊熊燃烧,蒸笼向上冒出腾腾的热气,满院子里都是馒头的香味。</p>

厨房里的场景更是忙的热火朝天,有些人口多的人家分工合作;人口少的刚把烧柴的塞进土灶台里,后脚就得赶着之前切好的那些菜下锅。</p>

抽油烟机没有普及的年代,各种菜肴最原始的味道从厨房里钻出来。</p>

忙碌一年的人们都期待这一天,外地干活的回来,城里上学的也放假了,家家户户欢聚一堂。</p>

到了晚上。</p>

“啪啪——”</p>

孩子们村里空地集体放小鞭炮,二踢脚,冲天炮。一闪而过的亮光、炸响的声音随处可见。</p>

万家烛光,人间烟火。</p>

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被离婚回到娘家的韩雪芬,这年过的极尽不如意。</p>

她刚想上桌吃饭,结果就被人厉声呵斥。</p>

(/68432/68432442/226347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