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县衙,布告处。</p>
科举放榜,关乎前程,考生们神情紧张,心情忐忑的等着。</p>
今年泾县有40个考生,放榜之日肯定都要到场,再加上考生的家眷,人数足有两三百人。</p>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围观的群众们。</p>
一年一度的科举院试,几乎是小县的最大话题,古人缺乏娱乐项目,所以每年都盼着凑热闹。</p>
相比于三天前的考试,今天放榜的围观者更多。</p>
人一多,场面就乱,闹哄哄的,十分嘈杂。</p>
期间不免热切的讨论,各抒己见的进行分析,甚至有当场开赌的,针对某个考生设置赔率。</p>
在这种闹哄哄的场面里,七八个杨家村汉子往前挤,不断推搡道:“让让,让让,别挡着俺们观榜,再不让动手了啊……”</p>
围观者十分不满,七嘴八舌的指责,纷纷道:“挤什么挤?你们杨家村太霸道了吧?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凭什么让你们往前?哎哟,你还挤!”</p>
“就挤你了,怎么滴吧?”</p>
杨家村汉子们仗着力气,继续甩开膀子往前挤。</p>
遇到不愿意让的,大手如同蒲扇一般一把拉,顿时把人扒拉的趔趄,汉子们则是嘿嘿坏笑。</p>
这些粗坯每天偷偷锻炼,几个月时间早就练的膀大腰圆,尤其是杨一笑每天让他们吃肉,所以这些愣货的体力全都很足。</p>
小小场面,不在话下,转眼间挤的人仰马翻,很快占据了一大片地方。</p>
古人对于体力强健者,颇为羡慕嫉妒恨,纷纷叫嚣吵闹,七嘴八舌围攻。</p>
然而对上杨家村的粗坯愣货,围观者们无论吵架还是推搡都不行,吵的越凶,被挤的越狠。</p>
幸好就在这时,县衙门口一声锣响。</p>
只见几个书吏拿着一张榜,推开人群之后贴在了布告处。</p>
顿时大家顾不得吵闹,全都呼啦啦的拥挤上前,兴奋道:“放榜了,放榜了。有认识字的没有?给大伙念念上面都有谁?”</p>
其实根本不用去找识字的人,因为书吏已经扯开嗓子大声宣读。</p>
只听书吏道:“云朝,宣和25年,泾县院试,科举中榜如下……”</p>
“今年参考童生40人,按律拔擢前5名入榜,列为秀才,予以功名。”</p>
宣和25年,是皇帝的年号。</p>
徽宗已经当了25年的天子,自从登基一直使用‘宣和’二字,所以大家都不陌生,知道宣和25年就是今年。</p>
所有人开始屏气凝息,期待着书吏念诵榜文。</p>
古代由于读书人太过稀缺,所以布告都要专门派人宣读,免得贴出来没人看得懂,形成贴了也白贴的局面。</p>
这个书吏干的就是宣读活儿,属于专门挑选的那种大嗓门,只听他高声道:“院试第五名,西乡宋老生,恭喜呀,考了17年终于考中……”</p>
哇!</p>
满场顿时哗然。</p>
竟然是西乡的宋老生,那个已经快40岁的老童生。</p>
这可是个名人,年年参加院试,由于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再加上为人迂腐不懂变通,所以,经年累月都是被调侃的对象。</p>
以前杨一笑是远近闻名的大笑话,而宋老生则是人人喜欢逗弄的情况,说白了就是看不起,属于底层人之间的蔑视。</p>
然而谁也没想到,宋老生今年竟然中了。</p>
从这以后再也不是童生,而是有着科举功名的秀才。</p>
众人惊叹之余,不由私下寻找,纷纷道:“老童生呢?怎么不见来?这次可是中了啊,以前不中都要来观榜……”</p>
正议论着,忽听不远处一声嚎啕。</p>
众人先是吓了一跳,随即听出这声音很熟,顿时全都转头看去,发现一个老童生正在大哭。</p>
那正是宋老生。</p>
才40岁的人,头发已经花白,哭的好吓人啊,鼻涕眼泪止不住。</p>
在他身边站着一个妇人,同样也是头发花白的样子,身上衣服打满了补丁,苍白的脸色透着病气。</p>
这中年两口子的身边,还跟着五六个家里人,其中年龄大的已经三十多岁,一副老实巴交的拘谨样子。似乎尚未反应过来,此时正满脸的忐忑。</p>
众人很快认出来,这是老童生家的大儿子,据说是唯一一个娶妻生子的,然而日子过的十分寒苦艰难。</p>
除了这个大儿子,还有两三个年轻的,穿着也都极其寒酸,举止显得忐忑而又拘谨。</p>
其中有一个姑娘,看起来最起码二十岁,由于常年营养不良,又瘦又弱宛如一根麻杆。</p>
那姑娘穿的也很破……</p>
宋老生这一家人,全都是卑微模样,显然是习惯了每年落榜,一时之间尚未意识到惊喜。</p>
唯独宋老生是读书人,已经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名字,所以那书吏高声念诵时,这个老童生开始放声大哭。</p>
嚎啕之声,无数酸楚,倒是把家人吓了一跳,全都以为今年又是落榜,于是瞬间全都神色晦暗,准备搀扶着宋老生离开。</p>
然而,中了终究是中了。</p>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讨好,大声对着那边开始恭喜,语气热切道:“宋老叔,宋老叔,中了啊,是秀才了啊。”</p>
以前都是语带嘲讽的喊他老童生,这时候直接就把称呼变成了‘老叔’,曾经的老童生,现在成了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