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罪恶的卷宗,落入杨一笑手中(1 / 2)

古语常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p>

板桥县拥有云朝四大盐场之一,官僚阶层当然要靠着盐场发财。</p>

如果不是杨一笑亲自阅读卷宗,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里的荒唐,明明是小小一个靠海的县域,境内多山多丘缺少农耕,然而就这小小一方弹丸,竟然有着二十七家豪门。</p>

二十七家,骇人听闻。</p>

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北部边境,因位置特殊故而县域宽广,这里是京东东路,属于中原的范畴,所以县域设置比较常规,面积难比边境的县域。</p>

古代越是往北的地域,州治县治的面积越大。</p>

比如杨一笑起家的泾县,便属于较为靠近边境之地,故而县境长宽高达一百二十余里,幅员几乎是中原县域的三个大。</p>

然而即便这么大的泾县,全县也只滋生了十六家大户,至于其中能称之为豪门的,竟然连一家都不够资格,顶多只能算是地方豪绅,距离豪门还有很大差距。</p>

可这小小的板桥县,却拥有着真正的豪门,并且,足足二十七家。</p>

何谓豪绅?</p>

何谓豪门!</p>

这之间有着鸿沟一般的差距。</p>

杨一笑记得自己在穿越前看过一份史料:县之豪绅,粮仓巨万,这指的是家业,豪绅级别需要有粮食巨万。</p>

只不过巨万乃是个代指词汇,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一万石,而是有可能一万石,也有可能是十万石。</p>

比如当初泾县那十六家大户,家里的粮仓都有着远超一万石的存粮。</p>

尤其是实力排在前三的那三家,粮仓里的存粮甚至高达几十万,当初泾县田氏那个老头借口让杨一笑给孙女治疗花痴,开口就说出七十万石的数字作为诱惑,这是何等巨大的财力,只为了能成为杨氏姻亲。</p>

后世经常有人不服气,计算所谓的科学账目,甚至言之凿凿的盲目认定,一个县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粮食。</p>

原因是算账的时候忽视了古人的习惯,或是不了解古代中原民族的特殊狂热习性。</p>

是什么狂热习性呢?</p>

是拼命的积攒粮食!</p>

在古代任何一个豪绅之家的粮仓中,其存粮都不只是当年从土地里出产的新粮,而是有着年复一年积存的陈粮,就如同那仓鼠一般拼命的积存。</p>

那是几十年的积攒,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p>

并且古人还有一个习惯……</p>

吃存粮,不吃新粮!</p>

按照神神叨叨的说法,乃是认为新粮的生气太大,吃了容易伤人肠胃,故而优先选择吃陈粮。</p>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流传,其实还是喜欢存粮的狂热习性导致,古人通过这种方式自我哄骗,尽量克制和压制吃掉新粮的念头。</p>

而也正是因为古人这种热爱粮食的执念,所以古代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全都热衷于攒粮,只不过穷困之家限于清苦,基本上不可能有积攒的可能,但是大户人家不同,他们有着攒粮的条件。</p>

占的地多,产的粮食就多……</p>

吃不了,就存着……</p>

今年存千石,明年再存千石,一年一年往复积攒,粮仓慢慢就叠加到了巨万的级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