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跟原主的记忆里一样,村里人们终于开始逃荒了。</p>
苏长悦拉着破旧的马车跟在队伍里,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p>
车棚的最里面,一个旧木箱子装着行李,箱子旁边是个陶罐,大约二尺高,里头放着大半罐麦麸和米糠的混合物,里头只能少少的看到一些米粒——这也是苏长悦来之前,原主家里的主要食物;</p>
陶罐和车厢后壁之间,还有两个水桶,一个装着不到二斤的粗粮和半斤黑面粉,另外一个里头只有少半桶带着泥沙的水。</p>
这就是苏长悦放在明面上的物资。</p>
拉着车,苏长悦走在队伍偏后的地方——就这么一个逃荒队,居然也分成了三六九等。</p>
村子里最富裕的人家和村里辈分高的族老们自然走在最前面。</p>
这些人家里,几乎每家都有两三辆车,最大的车用牲口拉着,实在拉不了的,就是家里的壮年汉子们轮换着来。</p>
原主丈夫的二弟就在这一拨里。</p>
不过,原主丈夫和他弟弟关系很一般,家里老人没了之后,两家几乎不怎么来往。</p>
主要是吧,这二弟有个毛病,特别爱占别人便宜。而且还嘴甜能哄人,哄得家里老人都特别的偏着他。</p>
没分家之前,原主丈夫去山里打猎回来,连口好肉都吃不上,卖得的钱也都被老人以各种借口给补贴给老二了。</p>
原主丈夫也不是愚孝的,他不跟长辈顶嘴,但只要爹娘补贴了老二,他就去把老二打一顿,哪怕事后被爹娘打骂也不改。</p>
就这样,原主丈夫刚成亲就被净身出户,分家了。</p>
分家没两年,家里老人病了,老二舍不得出钱买药,两位老人一前一后的没了,原主丈夫和老二家也就差不多彻底断了。</p>
结果,十几年没来往的人家,原主丈夫一死,他弟弟和弟媳妇居然还好意思厚着脸皮过来,说什么“侄儿还小,做叔叔的要帮衬”,其实谁不知道他们为人?就是想占便宜!</p>
原主也不是软弱的,直接拿棍子把人赶出去了。</p>
除了这个二弟,原主丈夫还有两个妹子,都嫁到外村去了,除了逢年过节偶尔走动走动,关系也不亲近。</p>
村子里一共四十余户人家,最前面有钱买牲口、家底也丰厚的不过五六家。</p>
家里情况再差一点的,就都是人力拉着车,走在中间。</p>
最穷最差的,就像苏长悦这样,家里连个壮年男人都没有,就只能拉着车跟在最后面了。</p>
比如说,跟在苏长悦后面的李三木家。刚出发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苏长悦家前面的,可渐渐的,拉不动车,就落到后面去了。</p>
李三木是原主丈夫的堂弟,也是常年打猎的。结果,前两年上山遇到狼群,丢了一条腿和半个胳膊,被同去打猎的人背下山的时候,只剩一口气了。</p>
喝了两个月的汤药,这才保住了一条命。</p>
他们家里原本情况还算不错的,这一下子就穷了,到如今也没缓过来。</p>
李三木的爹已经没了,可老娘还在,媳妇也是个泼辣能干的,两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日子过的也甚是不容易。</p>
李三木上头还有哥哥和姐姐,可惜他哥哥当年没能养大,姐姐二花就嫁在本村,婆家还未曾分家,人口不少,也很穷,她时不时的就来娘家干点活,也算帮衬一二。</p>
如今二花婆家的车就在苏长悦前面十来米的地方。</p>
苏长悦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她和李三木的媳妇赵春桃关系还不错。</p>
这样挺好的,熟人抱团总比单打独斗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