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沛站在训练场边,看着训练场上,正在操练的少年团丁,听着不时传来骂声,呵斥声,口令声。</p>
经过两个多月的操练,这支小小的青山民团,已初具规模,可堪一用了。</p>
青山民团已经扩大到了近百人,武沛没有用这个时代的军制,最主要是他也不懂。</p>
索性之下,他就直接照抄前世人民军队的三三制,九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现在他人数少,只设了三个排和一个特勤队。</p>
一排长由铁蛋担任,二排长由武雷担任,三排长由瘦猴担任,胡赤儿、王友谅、小算盘等十几个人都编入直属队,有武沛直接带领。</p>
原来的竹枪已经被换成了木杆铁头的长枪,投枪也换上了铁头。</p>
这两个月,武沛从外边威逼利诱地弄回来几个铁匠和木匠,在二道坝成立了一个铁匠做坊,用桑记送过来的生铁,专门打制了一批长枪头和标枪头。</p>
长枪枪头就是一个一尺多长的三棱圆锥体,形似前世部队的军刺,但比军刺要粗得多,这种枪头刺出的伤口,出血快,不易愈合。</p>
后部中空插入枪杆,枪杆用北地老栗木打造而成,枪的整体长度大致和原来的竹枪相仿,但杀伤力和韧性都与竹枪不可同日而语。</p>
投枪变化倒不是很大,就是在胡杨木杆的头部,加装了一个三棱形的铁枪头。</p>
青山民团的武器标配,是每人一根长枪,三支投枪,一把绣春刀。</p>
绣春刀是武沛按照上时空赫赫有名的绣春刀样式,让铁匠们打制的,连名字也直接照抄,作为团丁们的近战武器。</p>
按照武沛的作战理念,民团肉搏机会不多,但还是有备无患,为每个团丁配备了一把绣春刀。</p>
这两个月,精盐生产也走上了正常,张文斌带着劳改营的40多个俘虏,夜以继日地熬盐制盐,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基本上能达到1500斤。</p>
精盐换回的生铁和粮食,足以满足现在张家堡的需求,每个月还有500多两的现银进账,现在的武沛可以说也是小有家资了。</p>
武沛给张文斌下达的命令,是把每个月产量提高并暂时稳定到2000斤。</p>
张文斌也是想破了头,整天就是招人想办法,提高盐的产量。</p>
武沛也不干预,只是下命令,等着看结果,由着张文斌去折腾。</p>
这一天,武沛忙完手中的事情,就带着特勤营的胡赤儿,王友谅等七八个团丁,回到了张家堡。</p>
张家堡与两个月前已经大不相同。</p>
堡墙已经基本建成,有两丈多高,就是后世的七米左右,这高度与大兴县城的城墙相比也不遑多让,除了西北角临着大河的一段没有彻底完工,其他的都已经建成。</p>
靠南的堡墙修成了向内凹进的弧形,外人如果想攻打堡门,会受到更多的攻击。</p>
堡门很宽,足以容纳三辆骡车通行,木制的堡门外边包了厚厚一层铁皮,足以抵御一般的攻击了。</p>
堡门的前面树木已被砍去,显得十分空旷,站在堡墙上,向南望去,一览无余。</p>
全村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翻新或者新建了,全村一共就30来户,六七百两银子砸下去,全村旧貌换新颜。</p>
街上原本的土路也铺成了青石路,路边还有排水明渠,街上干干净净,与两个月前已不可同日而语。</p>
武沛在张家堡采取的是供给制,粮食统一供给,全村每户每月一两银子,在各个作坊做工还有工钱。</p>
就连二道坝那些为俘虏营和团丁们做饭洗衣的妇孺们,每个月也都有半两银子的工钱,现在的张家堡老百姓都不差银子。</p>
堡墙建成以后,整个张家堡的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堡内建了一条商业街,房子建好后桑记率先在这里开了第一家商铺,桑记本来是友情赞助帮武沛的忙,谁知道商铺开业后,生意极好。</p>
现在村里加上筑堡帮工的人,整个张家堡人口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人,有人还是有钱的人,自然就要消费了,桑记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生意好的出奇。</p>
在桑记的带动下,好几家在靖边镇做生意的商铺,也都搬到了张家堡,现在已有七八家商铺入驻了张家堡。</p>
武沛相信,随着张家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聚集更多的人口,商业也必然会随之兴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