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与祈伯璟相谈之后,李奉渊虽对他那番关于李姝菀与文弱书生的话存疑,但回去后,仍叫人暗中查探起此事。</p>
辛苦数日,没查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查得李姝菀曾资助过几名江南一带进京赶考的读书人。</p>
她乃江南有名的富商,有此义举,再寻常不过,李奉渊并未在意。</p>
秋狝在即,今年秋狝圣上要骑头马亲自上阵,不得马虎。</p>
李奉渊忙于布防之事,前往围猎的山头勘查地形,在外待了两日,这日回府,夜里叫来宋静,问起他李姝菀与书生一事。</p>
灯树烛火明耀,李奉渊坐在凳子上,手搭在桌沿,端起凉茶饮了口。</p>
他问宋静:“之前科考,小姐可与书生有过来往?”</p>
科考已经是去年的事,考上的入了朝堂,落榜的大多都已离京回了老家。</p>
他今日才回来,这大晚上的,宋静不知他怎么突然没头没尾地问起这陈年旧事儿。</p>
宋静在心里揣摸了一番李奉渊的心思,思及他近来正操心李姝菀的婚事,想了想,回道:“小姐不曾和什么书生有过往来,只是原先资助过几位书生,为他们提供了往返京都赶考所需的盘缠,后来有几位知恩图报的书生登门道过谢,除此外,也就没什么了。”</p>
这和李奉渊所得的消息相同,没什么新鲜。但在此事上,没有新鲜才算好消息。</p>
若真听得李姝菀挑了个什么没用的书生,等着这书生离京时带她一同脱离苦海。</p>
李奉渊不知自己能做出什么事来。</p>
他稍微放下心,不过忽而,又见宋静拊手,恍然大悟道:“噢,对了,老奴忽然想起来,还有那位沈公子也参加了上回科考。”</p>
李奉渊方定下的心听见“沈公子”三字又悬起来,他端茶的手一顿:“……沈回?”</p>
“是他。”宋静些许惋惜地摇了摇头:“只是可惜,沈公子虽精通书画,策论却差了些,也名落孙山。”</p>
沈回乃李姝菀好友,宋静了解他几分,又道:“不过沈公子尚年轻,再苦读几年,考上两回,中榜应当不成问题。”</p>
若真是别的什么半吊子书生,李奉渊倒也不担心,但是沈回——</p>
二人自小相识,有过同窗之情,而今重逢,志趣相投。</p>
李奉渊再度忆起祈伯璟的话,微微皱眉,他当真拿不准李姝菀对此人是如何想的。</p>
宋静见李奉渊焦着眉眼,奇怪道:“侯爷既然如此在意此事,何不去问一问小姐她自己是怎么想的?”</p>
李奉渊抿了下唇,道:“问了。”</p>
从明月楼回来的路上李奉渊便问了。</p>
那日他骑马行于车外,李姝菀酣醉着坐在车中。</p>
天热,她开了车窗,歪着脑袋趴在窗框上吃沿途的凉风。</p>
街上人来人往,李奉渊叫刘二沿着街边走,他骑行车窗旁,替她挡着沿途行人的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