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宜有些不高兴,可是看着一脸理所当然的崔莹,又看了看根本就没看自己一眼的徐颖,没敢再喊她,只好打开行李,衣服都没脱,就上了炕,像旬排长所说,进被窝先暖和暖和再说。</p>
五个人各自安置好了,炕上一排女同学躺在被窝里,身子渐渐的回了暖,精气神又回来了。</p>
于是,五张板不住的小嘴,就开始叽叽喳喳起来。</p>
首先不认识的几个人,都互相报了自己的名字,年龄及家住何方。</p>
算起来王秀妍.李桂英年龄最大,都已经二十岁了,毕业两年之久,找不到工作,又都是单亲家庭,住在哥哥嫂子家,总吃闲饭不合适,只得报名下乡。</p>
她们的目标很明确,既不是镀金,又不是接受再教育,就是为了将来能分配一个好的工作。</p>
崔莹十九岁,徐颖和刘佳宜最小,都是十八岁。</p>
【说起来,我的年龄最大,做他们的妈妈都绰绰有余,叫她们姐姐,实在是抬举他们了。‘</p>
徐颖心中暗笑,打定主意,不管谁大谁小,一律直呼其名,这是自己的底线。</p>
忽然,外边的大喇叭响起了旬连生的大嗓门:</p>
“新来的知青们请注意,现在食堂已经开饭了,请带好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餐具,去食堂打饭。”</p>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在这一点上,不用连长催促,很快,早已饥肠辘辘的知青们,就陆陆续续的走出宿舍,端着自己的碗筷,听从连长的指挥,快速向食堂走去。</p>
在宿舍区的左侧不太远,有一排高一点的土房,这不是地窨子,平日里做食堂,开会的时候,就做大会议室,赶上节日或纪念日,搞个演出什么的,也是用它,面积太大,盖不了地窨子,只是室内的柱脚倒是不少,因为没有那么长的梁。</p>
食堂的外墙上,写有‘抓革命促生产’‘战天斗地,为国争光’等大字标语口号,很是鼓舞人心。</p>
食堂内有七八条长条桌子,配上十几条长条椅子,坐上一二百人不成问题。</p>
这时的食堂已经有几桌坐满了人,看来是老职工,男的多,女的少,且都在四十岁左右的年龄,都算是长辈了。还就是旬连长算最年轻的,记得当时也有二十四五岁了。</p>
这帮知青现在关注的不是房屋的构造,也不是里边坐了多少人,倒是那宣腾腾胖乎乎的大馒头,实在是叫人眼馋。</p>
要知道这个时代细粮是定量的,每人一个月也就四五斤左右,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还要紧着他们吃,一个星期吃上一顿馒头都是好的,总算有一点让人满意的地方了,最主要的是,馒头随便吃,管饱。</p>
至于菜吗,白菜炖粉条,里头星星点点有那么两块肉,每人两勺,却让这帮知青吃的兴高采烈,不再后悔来到了北大荒。</p>
吃过饭,知青们心满意足拍拍鼓鼓的肚子,刚想抬腿走人,就见旬连长站在了前边,招呼着大家,</p>
“同学们吃饱了吗?”</p>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