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就算真有傻的蒙古贵族信了。</p>
那其他蒙古贵族也不需要反驳,直接拿出弓箭,一箭射死这个四等南人就行了。</p>
一等人杀四等人,法律规定,赔几个钱就行!</p>
汉化派和蒙古派,就是大元王朝之中的两大派系。</p>
忽必烈刚建立大元时,汉化派占据主导。</p>
后来爆发了内部叛乱,蒙古派成为正统。</p>
直到金幕出现,忽必烈下定决心重新转向汉化,汉人臣子才又一次得势。</p>
忽必烈感慨道:</p>
“若是大元之中能出现一些像海瑞一样忠心耿耿,直言进谏的官员,朕又何须迟疑这么多年呢?”</p>
言语中,带着深深的惋惜。</p>
刘秉忠安静地听着,没有开口说话。</p>
又过片刻,忽必烈收拾好心情,重新将话题回正:</p>
“刘卿家,你觉得张居正的改革能成功吗?”</p>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p>
“应该能成功。”</p>
忽必烈笑道:</p>
“为何?因为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p>
刘秉忠正色道:</p>
“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并不在于皇权。”</p>
“纵观华夏历史,哪一次改革不是出自于皇权的推动?”</p>
“改革的关键,在于地方上的官吏是否听话,是否愿意花大力气把朝廷的改革政策落实到实处。”</p>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了皇帝的支持便万事大吉,结果地方官吏对颁布的政策阳奉阴违,甚至利用改革来损公肥私,这种改革焉能不失败?”</p>
“而张居正并非一上来就改革,反而是以考成法来控制下面的官吏。”</p>
“在考成法的实施过程中,张居正就能非常容易地鉴别、拉拢和掌握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能吏,并将这些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p>
“等大部分能吏都就位了,再步步推动,逐项改革,即便还有困难险阻,但改革的成功想来问题不大。”</p>
忽必烈一拍大腿,笑道:</p>
“刘卿之言,深得朕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