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人,本身很有才能,但道德不行,放浪形骸,无法通过“贤良”“孝廉”科的道德标准,也可以通过茂才科出仕。</p>
这一科的标准非常灵活,也可以理解成专用的人脉走后门通道。</p>
察举制度属于汉朝征召官员的主要方式,属于定制。</p>
但察举三科并不是固定进行的,一般都是朝廷有需求了才会不定时进行,补充足够的官吏数量,这一点和科举有很大区别。</p>
除了察举之外,还有征召。</p>
征召制度也分两种,一种是对比较有名气的。</p>
这种人要么就是喜欢装,不愿意参加察举觉得掉价,要么就是时间紧急就必须提拔这个人,等不及开启察举和其他人一起批量提拔。</p>
比如枚乘父子、司马相如、大儒鲁申公等等,就是通过征召出仕。</p>
第二种征召方式,就是“北阙上书”,又称为“公车上书”。</p>
这种征召方式需要有意者先主动上书,发表自己的政见,接受皇帝和官员们的审核。</p>
审核通过后筛选出一批合格的,再经过皇帝或者三公九卿们的召见进行一轮面试,最后授予官职。</p>
通过公车上书而获得官职的武帝朝名臣有不少,比如说朱买臣、主父偃以及东方朔。</p>
此外,汉武帝还建立了太学,设五经博士,教授学生。</p>
太学这个机构,倒是专门用来培养儒家士人的了。</p>
然后,还有恩荫制度,在这个时候叫做“任子”。</p>
这个制度是专门给两千石以上高官开后门的,每一个两千石高官都可以无条件推荐一个儿子当郎官。</p>
在出任两千石官员时间超过三年后,还可以额外推荐第二个“同产子”(和第一个儿子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为郎官。</p>
比如大名鼎鼎的苏武,他爹苏建曾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任代郡太守,就先后推荐了苏武三兄弟都当上了郎官,从此出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