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六部九卿(1 / 2)

这个时候,大宋冗官的某个好处,就展现出来了。</p>

每个品级,都有相应的尊荣称号,比如从二品的银青光禄大夫、正三品的诸殿大学士、从三品的诸阁直学士……反正每个品级都有这样的闲职,总有一款属于你。</p>

这个方案拿出来之后,很多官员都是一阵鸡飞狗跳,不过相对来说,那些混吃等死的官员,能得到一个同品级的闲职,俸禄拿的也不少,那些有志作出一番事业来的官员,有了向上爬的途径,绝大多数官员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规定的。</p>

毕竟对官员的考核说得很清楚,一年一小查,三年一大查,只要在这三年中表现好,升职就是指日可待。</p>

就算不能直接升官,比如地方官,都是知州,你在一个小州干得好,就有可能调去一个大州当知州,地位更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也就更大。</p>

官位总是越往上越稀少的,就算升官以后得不到更好的职位,当个闲职,也意味着收入和地位的极高提升啊!</p>

在赵谌看来,明朝那种对官员的待遇压缩到极低,简直就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二品高官和七品官的俸禄比起来都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只有手中掌握真正的权力,升官才有意义,这就直接导致了明朝官员的极度内卷,抓权抓得非常凶,党争也越发的激烈,所以明朝内部的矛盾,从来就没有消停过。</p>

什么文官集团架空皇帝,不存在的,他们自己都能卷得打生打死。</p>

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做事就要集权,集权就会得罪人,不想下台后被清算,就得死死的抓住权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p>

反而是大宋这种体制,因为官员最多也就是贬官外调,所以很多官员反而有做事的勇气和胆量。</p>

现在经过调整明确职权之后,官员有了奔头,做事公心自然也就多一些。</p>

至于打通官员和吏员之间的通道,暂时还不能去做,得现在这种体制运行一段时间,很多官员都看到了做实事确实能实实在在的升官之后,带动吏员也渴望有这种上升的空间,才能够慢慢推进。</p>

而且地方吏员很多都是家传的,这些人如果真能读书中进士,那就不会去当吏员了——谁不知道当官比当吏员容易?还是得过一阵子,大量通过科举进入吏员行列的新人出现之后,才能形成鲶鱼效应,把这些积年老吏给带动起来。</p>

从官吏系统到公务员系统,这会是人类制度的一个大进步。</p>

而在官制改革的同时,一个不起眼的策略也悄悄的发了出去,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p>

接下来的科举,将会增加算学的考试,不难,基本都不会超过小学课本,但是要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才行。</p>

而这些实际上以前也是很多读书人会学的,毕竟大宋还是注重实例的,比如张叔夜就精通圆术——也就是求圆形直径周长等的算法,《九章算术》可不算什么稀罕书籍,无非就是把这些纳入考试的范围而已。</p>

这本身也不算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p>

赵谌觉得,让文科生多一些理科思维,也不是什么坏事。</p>

在朝廷忙乱着进行官制改革的时候,西夏的使节,终于到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