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海的南部区域,地域广大无比,其岛屿也是众多,但此地却稍偏离了深渊核心。
深渊的地处偏北一点,所以,外星海南部的生存环境,要比奇渊岛这种靠近深渊的岛屿要好上不少。
就比如,面对兽潮的次数就要比奇渊岛少上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南部的智慧型八级妖兽,大多都是喜欢独居,并不和深渊那般,是有组织性的族群,他们都是那种独特的各体生存方式。
这样的独居情况下,南部区域就没有了那种组织性,而且,其独居的八级妖兽,也不喜欢领导兽群,更不会去有意识的聚集兽潮。
他们如果想攻击人类,是很简单直接的单打独斗,所以,对人类来说,只要不是被四处游荡的八级妖兽撞上,其南部区域的安全性,还是比较大的。
而这种喜欢独居的八级妖兽,一般都是人类喜欢猎杀的,人类都是群体活动,特别是有组织的去猎杀高级妖兽,是很长见的,而有实力的人,就会选择去外星海南部区域。
而乱星海中,一般被猎到的八级妖兽,也正是来自外星海南部,谁让这里的高级妖兽都喜欢独来独往呢!只要被人类一锁定,那基本就跑不掉了。
当然,猎妖的时候,也有翻车的时候,就比如,一群结丹期修士,跑去猎杀六七级妖兽时,倒霉的撞见到处乱跑的高级别八级妖兽。
甚至是元婴期修士错估实力的情况下,也有反被高级别九级妖兽给吞了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而墨羽和金蛟龙王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后,浮空岛势力,就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进深渊猎杀八级妖兽。
正因为如此,墨羽就盯上了远离深渊的,外星海南部区域,这里的八级妖兽不属于深渊族群,其个体的八级妖兽种类很杂,是属于稀少的种类,而且性格很孤僻,不喜欢群居。
说实话,这样的妖兽很容易被针对,但这些高级别妖兽喜欢独居,也是有他们独特之处的。
这些孤僻的家伙,往往都是攻击性非常强,有的还是那种毒性非常厉害的种类,就如毒蛟一般,碰都不能碰一下,就是离的近一点,都是非常麻烦的存在。
所以,他们喜欢独居,也是有他们的自傲的资本的,当然,对墨羽来说,他才不管这些性格孤僻的家伙有多厉害呢!
只要不是那种能毁天灭地的存在,墨羽就不会放过它,自己元婴期的修行,需要非常多的资源,这种被杀了,也没人会找麻烦的存在,不杀,还留着干嘛。
以前是事情多,没机会去南部区域狩妖,现在有机会了,墨羽自然是不会错过咯!
当然,此时的墨羽还在北部跟随着众多百人队,慢慢驱赶妖兽呢!南部区域内的资源,还得过段时间才能夺取。
浮空岛势力驱赶妖兽很有选择性,其中,五级以上的妖兽,只要遇见了,就会被当场猎杀,而一到三级的妖兽则会自动略过,只有四级妖兽才会被驱赶着往南部行进。
这主要是,一到三级的妖兽,其实力太低,就算不驱赶,留下来,也对北部区域没什么影响,就当继续养着了!
二个就是,就算是驱赶到南部,一般的练气期修士,几个人就能轻松将其猎杀,根本行不成多大的用处。
而五级以上的妖兽,其价值太高,如果仅仅是驱赶到南部去做炮灰,就有点浪费了,并且,这种高级一点的妖兽,已经没那么容易驱赶了,还不如直接杀了,用其妖丹,炼成有用的丹药,分发给修士,用来增长修为呢!
四级妖兽就不一样了,四级妖兽,基本和筑基期修士修为差不多,这中不高不低的,用来做炮灰,正好可以起到牵制的作用。
毕竟,拥有筑基期修士实力的妖兽,多少还是有点抵抗之力的,也不至于被几个小小的练气期修士几下干掉了,多少能让对方手忙脚乱一番,还是可以的。
此时的外星海北部,从西到东,整片尽亿里的范围内,三十万修士,成一字型阶梯式排开,一路往南部慢慢推进。
这一字型阶梯式的队伍,前面第一梯队是练气中期修士,他们分散开来百丈距离,御着各种样式的法器,贴着海面,一路搜索前进。
一路上,只要发现拥有强大的气息的妖兽,就立马发出信号,然后招集附近的修士,一同杀敌,或者驱赶,唯独对低级别的妖兽弃之不顾。
而后面紧跟着的筑基期修士,他们相互间隔的更远,几乎是上百里才会有一名,他们的任务,就是边检查遗漏,边支援练气期修士,防止练气期修士在遇到高级别妖兽时,被攻击了。
然后就是分散的比筑基期修士还开的结丹期修士,他们基本上,每千里才会有一名,他们的任务就是压阵和防止六级妖兽的出现。
结丹期修士的神识范围,差不多就是三四百里范围了,两个结丹期修士交叉扫视,就可以含阔尽千里左右的距离,这样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就算是有所遗漏,后面还有一层梯队在等着,所以,这几乎就是拉网式的排查了,这样一层一层的检查下去,几乎不可能有漏网之鱼。
最后则是十几名元婴期修士,他们每隔几千里,飞在半空中,一边注意是否有遗漏之处,一边随时准备着救急,这就是浮空岛横推外星海的方式了。
这样的方法,可以做到前呼后应,层层筛选,以确保经过的地方,不会出现太多的遗漏,而且,前面如果出现危险,后面也能做到及时的支援。
这样的排查方式,虽然麻烦了一点,速度也慢了一点,但胜在安全,就算出现一点差错,问题也不会太大。
如此这般,浮空岛势力在外星海北部区域中,收获是巨大的,几乎一路上的五级以上妖兽都被消灭一空,这可以保证数百年内,外星海北部区域内的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