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学了朱雄英的几句话,毫不犹豫地用了出来。</p>
朱雄英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p>
“爷爷,我这招叫一条鞭法!”</p>
“一条鞭法?”</p>
朱元璋一脸懵逼。</p>
这方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p>
哪怕是前元时期,都没有人提出来过。</p>
没听说过就对了。</p>
这一条鞭法出自张居正之手,大概是在百年之后,老朱当然不知道。</p>
“对,就是一条鞭法。”</p>
朱雄英抬起头来,看着朱元璋,笑道:</p>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赋税,但是他们的征税方式,却是大错特错!”</p>
老朱被朱雄英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p>
既然每一个朝代的赋税都是错的,那为什么不改呢?</p>
要知道,前朝之所以覆灭,不仅仅是因为赋税。</p>
“说说看,历朝历代的赋税体系哪里出了问题?”</p>
朱元璋开门见山,说道:“你若不能给咱一个合理的解释,咱告诉你这一千万两,打水漂了。”</p>
想要骗咱,没那么容易!</p>
老朱吃过几次亏,也学乖了。</p>
总不能总被大孙子威胁吧?</p>
朱雄英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淡淡道:</p>
“自古以来,百姓耕种,上缴的赋税,就是实物。”</p>
“耕种一亩,征收二分税,种麦子,就上交麦子,种稻,就上交稻。”</p>
“但是,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这样交税,那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说白了,就是暴殄天物!”</p>
朱元璋若有所思。</p>
这个问题,他也考虑过。</p>
大明开国以来,每次到秋收交税的时候,上至应天城,下至偏远村庄,所有的官员都会忙碌。</p>
每家每户都要去上门收税。</p>
这里面还有很多的步骤,比如,每家都要检查一遍,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p>
看看今年的收成,再算百分之二十。</p>
等这些事情都办好了,再让当地的官员来清点粮食,然后再运回应天城。</p>
光是云南,就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运到应天。</p>
秋收的粮食,要等到来年开春才能彻底收上来。</p>
这使得税收大幅度下降。</p>
老朱很早以前就想改革这种税制,但是他想不出更好的方法。</p>
所以,他只能按照老祖宗继续这么去做。</p>
“快说,你有什么办法。”</p>
老朱见他卖关子,笑着打趣道:“一千万两银子,咱绝不会赖账,如果你有办法,咱一定用!”</p>
“其实很简单,爷爷。”</p>
朱雄英不紧不慢地说道:“把这些粮食,都换成宝钞,到时候让当地的官员送来宝钞,不就行了?”</p>
收税,又不一定只收粮食。</p>
只要大明能稳住市场,让宝钞的价格稳定下来就行了。</p>
收宝钞,就是收粮食!</p>
如今大明的粮食价格并不高,一石粮食差不多二两银子。</p>
一石米一百二十斤,和一张宝钞比起来,分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p>
朱元璋一听朱雄英的计划,顿时眼前一亮。</p>
不过很快,他的眼神就黯淡了下去。</p>
(/21443/21443082/1010076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