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迪连忙点头答道:“是的是的,同时还能扩大城市的规模。”</p>
“那他们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呢?”</p>
“他们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允许这些个体户和小企业,扩大到多大的规模。目前他们搞了一个暂行的办法,就是个体户最多允许雇佣六个工人,集体小企业外招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不能超过本企业总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p>
“但是刘弘毅说,目前这个办法,已经明显不适应实际的情况了。楚州地区拿着也不好办,甚至静江省委和边至诚同志,都不好表态……”</p>
“哦,是有些顾忌啊……”</p>
徐启迪点了点头,说道:“倒也不能怪他们胆小……现在有这种顾忌的地方,还是绝大多数。”</p>
“那你是怎么答复他的呢?”</p>
显然很关注这一点。</p>
徐启迪是出了名的“大步向前派”,当即说道:“我跟他说了,可以再适当的放宽一些。六个人不够,那就扩大到十二个。百分之二十不够,也可以再多招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p>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边至诚同志打电话商量一下,请他多多支持楚州地区的尝试。”</p>
说到这里,徐启迪稍微犹豫了一下。</p>
“哈哈,启迪啊,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p>
“商量工作嘛!”</p>
徐启迪像是下定了决心,说道:“我的意见呢,是不是也给楚州一个经济特区的名号?这样他们就能放开来,大胆尝试了。”</p>
今年五月份,国家正式宣布,成立四大经济特区。</p>
“哦,这个恐怕不是很合适……我们的经济特区,主要是搞出口的。去年我们刚提出来要搞的时候,就叫出口特区。”</p>
“楚州在内陆地区,不挨边。”</p>
“这个先例一开,到时候其他内陆地区,也要求搞特区,怎么办呢?”</p>
徐启迪微微蹙起眉头,显然也觉得这个情况有些棘手。</p>
上位者要考虑的是全盘的大局,并非一城一隅之事。</p>
“但是你说的这个情况呢,也确实值得重视。他们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嘛……楚州这几年,工业商业,包括农业在内,都是大发展。哦,还有教育。我看了他们的总结报告,每年他们那里大中专生的录取率,都要高出静江其他地区不少。”</p>
徐启迪微笑说道:“他们搞大生产,赚了钱,就有钱来建学校,给老师学生们更好的条件,考上大学中专的学生,自然就比其他地方要多一些。”</p>
“是啊是啊,搞好生产,搞好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啊……”</p>
“我看这样吧,你给边至诚同志打个电话,请他转告楚州的同志,楚州地区,可以考虑地改市嘛。他们的工业和商业生产都搞起来了,符合了地改市的要求,可以先走这一步。”</p>
徐启迪眼神一亮。</p>
地级市和地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工商业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也能得到更多的国家资源倾斜。</p>
还能自己做一些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p>
“好的好的……”</p>
徐启迪连声答应。</p>
“另外,还可以专门发一个文件,允许他们享有部分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p>
“既然是试验田,那就要给他们一些自主权。”</p>
(/47607/47607005/1447540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