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007章(1 / 2)

城南崇北坊,一只麻雀停落墙头,转动小脑袋观察宅院。突然一声惊问响起,小麻雀浑身一抖,扑棱着翅膀飞走了。</p>

“你说真的?”屋内的女子遽然起身,“布告上说只要捐献粮食三万石,就能获得一个科举名额?!”</p>

女管事回道:“没错东家,若是一时筹不到足够的粮食,捐献一万两银子也可以。”</p>

时下一石粮食均价在三百钱左右,三万石折合银子九千两。</p>

看上去直接捐粮食比较划算,但粮食交易过程中价格会浮动,还要准备运输的粮队,跟交一万两的差距并不大。</p>

女子惊愕之后,又缓缓坐下,问:“官府可说为何要筹粮?”</p>

“布告上没有明说,但粮食捐献后会运往河南、山西、陕西三地。”</p>

“山西……”女子惊讶,“山西发生什么事了?”</p>

管事摇首:“没听说,咱们离开家的时候还好好的。”</p>

女子沉默片刻,问:“你说我该不该捐?”</p>

“能得到科举名额,应该有不少商户都愿意舍财争取,”管事迟疑道,“不过对东家而言,意义不大。”</p>

女子哂笑:“是啊,就算拿到名额,我的灵娘也考不了科举。”</p>

“东家若有亲近的子侄,或许能同宗族交易。”管事安慰道。</p>

“有道理,”女子下定决心,“反正我赚再多钱,也没法全部守住,不如换取一些筹码。英娘,该去何处捐献?”</p>

英娘详细解释:“若有三省原籍的商户,可在原籍布政使司报名捐献,限时十日,钱粮必须到位。若非原籍或在外地赶不及,可于当地藩司或相关府衙报名捐献。”</p>

京城的商人无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再就是河南、山西,南边的湖广、江西估计都赶不上趟。</p>

女子不禁笑道:“那我还算幸运的。”</p>

“是,不过京城豪商云集,布告说先到先得,累积到五十万石便不再募捐,每个商户最多捐献九万石。”</p>

女子惊讶:“还能捐九万石?”</p>

“嗯,东家,要不要现在就去顺天府衙?”</p>

“立刻备车。”</p>

五十万石不算小数目,但能不能保障受灾百姓的温饱还很难说。</p>

根据户部统计,河南约有四十六万农户。以归德府治所商丘、开封府治所开封、河南府治所洛阳为中线,将河南分为南北两部分。</p>

因只有北部降雪,遂削减一半,剩余二十三万户。</p>

这二十三万户中,还有不少地主、土绅,他们的田地占据近一半,仓库堆积如山,暂时不在赈灾之列,除去他们,便余自耕农户十三万。</p>

依照此法计算,山西二十二万户,陕西十二万户,三省共计四十七万户。</p>

朝廷颁布的政令中,有一条叫做“刈麦计划”。</p>

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一般会在芒种时节前后收割,也就是四月廿九。</p>

成熟期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是小麦的灌浆期,灌浆期包括乳熟期和面团期,前者需要十二到十三天,后者需要三天。</p>

灌浆期结束,小麦的籽粒才算完整结出,再经过半个月的成熟期,籽粒变得饱满,农民便可收割小麦获得粮食。</p>

而在灌浆期,小麦的茎叶最为关键,它们要在光合作用下凝成淀粉,从而结出籽粒。</p>

一场大雪降下,这个过程会被无情打断。</p>

就算有些长得快的小麦已经结束灌浆期,大雪也会冻坏茎叶和新生的籽粒,到时候别说收获粮食了,连青储饲料都做不成。</p>

以四月廿九为收割日,三省的小麦灌浆期大约在四月初到四月中。</p>

河南偏南,小麦的成熟期来得更快,或许在四月十五之前,籽粒已经生成。</p>

幸运的话,山西、陕西也会有一部分小麦提前结束灌浆期。</p>

这时候的籽粒虽不饱满,但至少也是籽粒,收割之后还是可以将就吃的。</p>

朝廷的“刈麦计划”,就是要三地农户在四月十五之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p>

提前收割,与“毁青”无异,农户肯定不愿意,他们会拼了老命,也要保护即将成熟的粮食。</p>

这是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小麦,再等半个月就能收获,谁能忍心提前收割?</p>

所以谢明灼设立了奖励机制。</p>

第一,三省提前刈麦的农户,今年赋税全免。</p>

第二,募捐来的钱粮不以赈灾为名发放,而是用来激励农户自发参与“刈麦计划”。</p>

政令称,一户提前刈麦一亩,则奖励五十斤粮食或等价银子,两亩则奖励一百斤,依此类推。</p>

只要农户依照政令安排,即便最后只收割半亩,也不至于彻底绝望。</p>

半亩粮食不够吃,还有奖励的二十五斤粮食,再不济,朝廷还能继续赈灾。</p>

来得及的话,既能抢收大部分小麦,又能拿到以“奖励”为名的救济粮,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有希望,百姓有希望,世道就不会乱。</p>

第三,倘若提前收割的小麦没有结出籽粒,朝廷会以青储饲料的价格进行收购。</p>

单是九边重镇的战马、牛羊,就能消化完这些饲料,更何况全国还有无数的养殖场。</p>

京城重建的养猪场也正好需要饲料呢。</p>

若是预警有误,最后没有下雪,有了这些补偿,农户也不会愤怒绝望到起义。</p>

反正每年赋税那么重,交完税自家也剩不了多少粮食,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户沦为佃户。</p>

全年免税,拿到奖励粮,幸运的话再收获到已成熟的小麦,那今年可比往年活得轻松。</p>

若当真降下大雪,农民也能有所保障,不至于流离失所。</p>

朝廷只是下达一个政令,没有太大的损失。</p>

商户用钱财换取科举名额,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只会欣喜若狂。</p>

这是谢明灼五人,能想到的最大程度减少损害的法子。</p>

而政令能否完美执行,也是一场考验。</p>

朝廷特意下达指示,这次的“刈麦计划”将成为三地官员本年度的考评标准,并勒令三地监察御史严格监督。</p>

就算八百里加急,政令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抵达三地,政令未传开,京城最为热门的话题依旧是“商户捐粮得科举”。</p>

身在京城的商户们热情高涨,不过半日,布告还没传出京城,就把五十万石钱粮包圆了。</p>

谢明灼在晚膳后拿到捐献名单,名单上标明每个商户的户籍、姓名、年龄、捐款数额及意向救济地。</p>

名单共十三人,有两人并列第一,都捐了九万石粮食。</p>

首位是一名来自山西的豪商,姓吕名霏,二十九岁,也是唯一一位女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