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5年,33岁的刘禹锡被贬到偏远的朗州做司马,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从此便开始了他一路被贬一路高歌的传奇人生。”</p>
“和刘禹锡一同被贬的还有七个倒霉蛋,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柳宗元,因为两个带头的都姓王,所以这次事件史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p>
被贬原因则是参与永贞革新。</p>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重用王叔文等革新派人士推行“永贞革新”,试图改革朝政、革除弊政。</p>
但这场革新触动了藩镇、宦官集团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p>
作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刘禹锡因此被贬为朗州司马。</p>
“而且当时的朝廷觉得对刘禹锡等人的处罚太轻,还特意加上了一条纵逢恩赦,不得量移。”</p>
“意思就是即使遇到朝廷的赦免,但某些特定的罪犯也不会轻易宽恕,简直就是要把他们钉死在那片穷山恶水之中。”</p>
“然而,心大的刘禹锡一点都没有沮丧,还是该吃吃该喝喝,那首著名的《秋词》就是创作于此。”</p>
“我们知道别人写秋天都是悲伤凋零的感觉,比如他的好友柳宗元,写道: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p>
“而刘禹锡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p>
“大概意思就是我刘禹锡可不是那种苦悲的人,要悲伤你们自去,老子活得好着呢。”</p>
“由此可以见他乐观豁达的精神。”</p>
“刘禹锡在朗州一待就是10年,而且经常去洞庭湖游玩,于是就有了《望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丝。”</p>
“偌大个洞庭湖在刘禹锡眼里不过如同卧在盘子里的一只青螺而已,估计还不够他一口吃的,可见他心里装的是天下,哪里能看上这小小一洼水池,这就是一代诗豪的魄力,诗中豪杰。”</p>
“虽然在这10年里他没有重任在肩,但是他从来没放弃重回长安的努力,也从没对自己失去信心,正如他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更好的成长。”</p>
“公元816年,被贬10年的刘禹锡和柳宗元被召回京,心情倍好,于是就和好友去京城玄都观赏花,刘禹锡突然诗兴大发写了首诗,结果也成功的开启了他人生一大技能。”</p>
“——嘴欠。”</p>
刘禹锡:“......”</p>
柳宗元:“......”</p>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p>
“大概意思就是你们这些趋炎附势,攀权结贵之徒,要不是我老刘当时运不济,长安这片一亩三分地儿上哪有你们嘚瑟的份儿?”</p>
“——嘶。”</p>
好家伙,这人这么敢说?</p>
不要命了。</p>
连汉武帝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位兄台你要不看看自己在哪个朝代呢。</p>
天下来都有你刘禹锡的嘴顶着啊!</p>
“老刘虽然嘴欠痛快了,结果新贵怒了,于是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再次被贬出京,和他一同被贬的还有他的好友柳宗元。”</p>
“如果说这世上有比爱情还要靠谱的东西,我想就是刘禹锡的与柳宗元的友谊。”</p>
“当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而刘禹锡则被安排在了播州,而播州不仅偏僻荒芜,而且还充斥着着有毒的瘴气。”</p>
“知晓后,柳宗元立马慌了,好有要是去了这个鬼地方那指定是不能活着回来了,于是他上书皇帝说:刘禹锡上有年迈老母,不宜贬谪到太偏僻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宁愿自己的贬地和刘禹锡互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