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绣衣使者建在百人队上(1 / 2)

绣衣使者的滥觞,源自于大汉建国之初,太宗皇帝派出使者游行天下。</p>

这些使者顶着御史台的职位,身穿皇帝御赐绣衣,严查不法。</p>

不过沈无名提及的绣衣使者制度却并非如此,而是要常规性建立。</p>

在百人队以上的架构,都必须设立绣衣使者,将其作为一种常设官职。</p>

其品级当与军中首官相当,在非战时,负责军中的生活、思想等等。</p>

包括定时开展军中的关爱活动、例行监督以及思想教育。</p>

但同时要限制绣衣使者的军权,不得干扰军中首官的作战指挥。</p>

“他口中所谓的绣衣使者,有点类似于我们之前派遣的监军。”</p>

“但细究之下,却又有所不同,这化作了一种军中常有的官职。”</p>

“最重要的是,通常是大军开拔之际,安排一人前往监军。”</p>

“这人身负皇命,但常常有弄权之嫌,而且还会与将领不和。”</p>

“同时级别太高,很难落到下面,这绣衣使者却又有所不同。”</p>

一是常设,二是级别。</p>

光是这两点,就对传统的监军制度做出了极大的改变。</p>

特别是绣衣使者设在百人队以上这个要求,是郑成武最看重的。</p>

“倒是可行!”</p>

李国忠本身是负责教育、外交之事,不太会参与军事的讨论。</p>

可此时却难得发声,他开口分析。</p>

“只恐军中将领反对太大了,毕竟这样一来,相当于他们头上悬着一把刀。”</p>

按照传统方法,只是派遣一个监军过去,很多将领都习惯了。</p>

可是绣衣使者建在百人队上,那可就有着夺权的嫌疑了。</p>

“他们敢!”</p>

郑成武眼睛一瞪,“我都赞成,他们谁敢反对?谁敢反对就是想造反。”</p>

“更何况,你反过来想想。”</p>

“若是派一个监军过去,他们会怀疑自己被监军取代。”</p>

“可若是层层叠叠,每一个级别都有绣衣使者,反倒会打消这个嫌疑。”</p>

“只是避免了他们拥兵自重罢了,要我说,反对的人应该不多。”</p>

李国忠平常会反驳郑成武,但讨论到军事,他却绝对尊重郑成武的意见。</p>

在这方面,郑成武绝对是专业的。</p>

左相大人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兵部尚书,“于大人,你觉得呢?”</p>

兵部尚书于志龙,此人倒也不是纯粹的武将出身,而是文官。</p>

但是曾经担任过地方长吏,也曾任防御使之类的军职。</p>

可以说是文武双全。</p>

他思索片刻,“我倒是觉得,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p>

“咱们先在天子六军之中推行,如果反响好,再延伸至地方驻军以及边军。”</p>

“如策论中所言。”</p>

“开埠可以和‘绣衣使者建在百人队上’两个策略,同时进行。”</p>

“毕竟这玩意儿,估计有不少边军大将心动,咱们正好作为条件。”</p>

朝廷和地方都代表了官府,但同样会存在着y地之争。</p>

很多时候,双方的利益要进行交换,才能够取得最佳效果。</p>

沈无名策论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当然,言辞还是比较委婉。</p>

主要的意思却非常明显,那就是以开埠作为条件,换取边军大将同意。</p>

所谓开埠,就是解开边境封锁,建立埠口,允许和他国以及异族做生意。</p>

开埠之后,边境贸易繁荣起来,朝廷肯定会收取不少的税。</p>

但到底如何分,还有一个监察力度如何,都是可以拿捏的。</p>

稍微放松些许,边军大将就可以拿到不少的好处。</p>

倒不是说这些将领只知道贪污。</p>

但即便是一片公心之人,也肯定想经费宽裕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