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中呈着一本厚厚折子,“臣昨日与吴大人在西城外乱葬岗中找到了八名学子尸首,尸体经过辨认已经能确认身份…”</p>
“后又联合大理寺、刑部及京都府衙的仵作验尸。”</p>
“这…是记录的折子。”</p>
眼见着有更重要的、人命关天的事情,那言官倒也明事理,又自己走回了百官之列。</p>
他脸上的神情就好像在说:这会儿先放过你,咱们一会儿再说!</p>
姜安:“八名学子的死亡时间不同,最早是在一个半月前,最晚是在七日前。”</p>
“他们身上皆有外伤,外伤致命。伤口经仵作验后是为刀伤和箭羽穿射所致。”</p>
皇帝接过折子翻看,那折子上画着一个个笔法细腻的小人,每一个小人都对应一个人名,画的周围将其死因、死状写的一清二楚。</p>
瞧着倒是一目了然。</p>
就在陛下还研究这折子的时候,小姑娘继续说道:“后又解尸,发现几位学子皆有不同程度的内伤。”</p>
“且刀伤并非南商的寻常刀所致…”</p>
她抬头看向高位之上的帝王,眼中划过流光。</p>
只听姜安的声音在殿内掷地有声,“几名学子身上的刀伤乃是南商军制—斩马刀。”</p>
这种刀的刀身细长又窄,刀锋极利。一把上好的斩马刀能轻松将战马的腿砍断!</p>
这种刀在南商并不常见,边兵所用兵器大都沉重,讲究一击毙命。</p>
这种刀虽灵巧,但对上外族人…特别是漠北和苍漠两国草原上长大的汉子,太容易被击飞。</p>
京都城中路交杂着路,城内百姓、世家和官员又多,在这种狭窄的作战环境,这种刀颇受欢迎。</p>
久而久之,斩马刀也就只有京都兵部和赤羽军中常用。</p>
姜安此话一出,高位上的陛下眼睛骤然抬起。百官之中兵部的人心下也是一个咯噔。</p>
兵部官员:不好,这波是冲我来的啊!</p>
“陛下!”</p>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他全然没看见谢丞相制止的眼神。</p>
“右侍郎的话过于武断,怎能三言两语就断定凶器是斩马刀!”</p>
“军中刀制,向来管辖严苛,绝不可能有流出在外的情况,右侍郎此言怕不是找不到线索,故意栽赃陷害!”</p>
“还望陛下明断!”</p>
对于兵部上下来说, 丢了一把斩马刀绝不是小事…</p>
而且如今还扯上了人命,还不止一条!</p>
若是这屎盆子扣上来,他这个尚书也算是做到头了。</p>
所以…也难怪他这么急。</p>
姜安‘啧’了一声,回身看了跪地的兵部尚书一眼,有些无语道:“尚书方才没听本官说吗?”</p>
“尸检结果是三司仵作联合写出…”</p>
“尚书的意思是京都之内,三司联合诓骗陛下,就为了栽赃陷害你兵部?”</p>
“我…”</p>
“再说了!”</p>
姜安打断他的话,悠悠道:“斩马刀不止兵部有,赤羽军也在用,樊关中也有将士在用…”</p>
“尚书此举,怕不是心虚,才跳出来承认?”</p>
“你胡说!”</p>
兵部尚书脸色先是涨红,后又惨白。</p>
他像是突然反应过来一般,又补上一句,“本官何时承认了!”</p>
“右侍郎言辞引诱,分明就是想诱我认罪!”</p>
“尚书怕不是老糊涂了吧,这可是你自己跳出来的,又不是我指认的你。”</p>
兵部尚书眼见说不过小姑娘,转而看向皇帝。</p>
“陛下明鉴,绝不能光凭右侍郎这几句话啊…”</p>
“况且她至今都未曾解释尸体何来,如何辨的尸!”</p>
“这其中皆有存疑!”</p>
姜安失了耐性,眉眼锐利,讽刺道:“死的是来京学子,若是路途遥远何止一两月的时间,家人辨认尚且需要这么久,尚书是想拖到尸体只剩白骨再来断案吗?”</p>
尚书挺直了腰杆,像是抓住了漏洞般,大声道:“只有家人辨认,才能确认身份,否则难以服众!”</p>
“呵…”</p>
小姑娘冷笑。</p>
而谢丞相也冷冷看过来,用眼神骂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