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老侯爷一语成谶。</p>
几日后的大朝会,一别梁京六年的宜王温禧,穿着朝服赫然在列。可是却没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位突然回京又能立马临朝听政的准太子身上。</p>
只因御史台一纸奏折呈上,惊倒了满朝文武。</p>
“臣御史大夫陈标有本上奏,要弹劾大理寺卿周文诫玩忽职守,查案不力,别有居心,致使固平山一案要犯死在了天牢里!”</p>
一语惊起千层浪。</p>
黄州逆案还未下定论,如此重要的人证居然死在了大理寺天牢?</p>
周文诫出了一身冷汗。</p>
黄州要犯是被人活生生用绳子勒死的,今早送饭的狱卒打开牢房门发现的时候,人已经凉了两个时辰了。</p>
他这个大理寺卿一个时辰前才得到消息,连折子都没想好怎么写,还准备等朝会散去再专门禀告陛下。这下可好,被这无赖直接在朝堂就捅了出来!</p>
御史台倒是好灵通的消息,问卜算卦事先知道人死了吗,掐着点来弹劾他吗!</p>
周文诫只能立马上前认罪,把头磕得哐哐响,涕泗横流,只说自己御下有失,但绝非别有用心,有意欺瞒,而是干系重大。</p>
“周大人也知道干系重大,您督察办案这么多年,什么穷凶极恶之徒没审过关过,偏偏轮到这么个澹州遗贼,区区乱匪,您就可巧地‘御下有失’,让人在您眼皮子底下没了?也不知道这起贼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背景,让您留不得他们的命!”</p>
“你……陈标!你胡乱攀咬,血口喷人!”周文诫一听,双眼血红,挽起袖子就要和御史干架。</p>
“你说我别有用心,我倒是想问御史台是不是在天牢的墙上安了眼睛呢,我大理寺还不知道此事,你们御史台的白简就写好了。既然这么灵便怎么不多看几眼,看清楚凶手是谁!”</p>
“此案本就蹊跷,我们刑部怕大理寺人手有限,还想帮衬一二,可是周大人百般拒绝,就是不肯。若这些犯人是关在我们刑部,想必也不会出了这样的事。”</p>
“你们刑部若有心查案,怎么不直秉陛下?反而鬼鬼祟祟,行为诡秘,我看别有图谋的就是你们刑部!”</p>
“此事已出,重要的是如何挽救,大理寺已然失职,周大人不想着将功赎罪,反而狡辩推诿,实在是有负陛下所望啊”</p>
御座上的绍永帝看着这群臣子,如同市坊泼妇,当街对骂一般作态,也不恼火,反而颇有兴味地打量着,似乎还在品评哪个爱卿吵得更有趣。</p>
几个三品大员,六部九卿,各自互喷口水,吵得红了眼。</p>
最后被围攻的周文诫无可奈何吞吞吐吐道:</p>
“不是微臣隐瞒,实在是此人……若按照口供,他只是个如同的流贼,并非受到任何人的指使,那又怎么会被杀人灭口呢?</p>
此人死得过于突然,还攀咬到了其他人,臣怕就这么当朝说出来……不妥啊……”</p>
“当着陛下的面,有谁敢装神弄鬼?周大人查案无能便罢了,连陈说详情也不会了吗?”</p>
绍永帝终于看乏了,让周文诫有什么说什么,不说就摘了帽子回家去。</p>
“回陛下,仵作给犯人验尸时,发现犯人用指甲在自己腿上划了一个字……”周文诫掏出今早第一时间拿到的验状,呈了上去。</p>
他目光闪躲,气若游丝,“是,是一个‘戚’字。”</p>
众官哗然。</p>
一直站在户部官员一列看戏的温越,眼神一凝。</p>
终于来了。</p>
“荒谬!”右谏议大夫率先出声,破口骂道,“周文诫,你……你简直是不知所云!”</p>
戚只是一个姓氏,全国姓戚之人不知凡几。但在如今的梁京,代表的就只有一个人,和这个人背后的势力。</p>
那就是戚慎。</p>
梁朝文臣设凤阁鸾台二省,执管机枢政务,上达天听,下领百官。凤阁之首为右相,鸾台之首为左相,二相并尊,辅佐帝王。出身梁京六族戚家的戚慎,便是当今的右相。</p>
戚慎听到此言,却不像谏议大夫那样激动,仿佛他不是那个被攀咬的当事人似的。这位宰辅生得面目清矍,双目迥然,神清气定,明明已经发须花白,却让人觉不出半点衰老颓唐之态。</p>
“既然如此,还请陛下下旨,命三司会审,户部度支司温越大人督案,查一查这个贼人之死到底和我戚家有无干系,也替受委屈的宜王殿下讨个公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