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珍心里美滋滋的,虽说大儿子如今不再交每个月那五块钱了,但自己现在好像才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钱途光明”。</p>
很长时间了,大儿子动不动就往家里送肉,还常给几个孩子买衣服鞋子和学习用具,实际上比以前破费得更多了。</p>
一开始她还不太敢收,偷偷问大儿子,这些儿媳妇知道吗?千万别因为这些事让儿子和媳妇两口子闹出矛盾来。</p>
沈建华却得意地说这都是媳妇让他送来的,还说完不成她交代的任务才会惹她不高兴,董秀珍知道大儿子不会说谎,这才放下心来。</p>
星期六上午,秦凤兰和董秀珍按时坐上了去师部的班车,秦凤兰带了二十个咸鸭蛋,还有一只今早刚烤好的烤鸭。</p>
董秀珍看了亲家母带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你大方,带的东西能让孩子们好好地打打牙祭了。”</p>
她就是从菜地里摘了几十个熟透了的洋柿子,一大半准备送给两位班主任,再留几个给两个孩子解解馋。</p>
秦凤兰却嫌她太客气了:“这不是自己家养了鸭子吗?我都没想到给娃娃带洋柿子,忘了国玲最馋这个了。”</p>
这时候农忙还没完全结束,加上人们也难得出趟远门,班车上的二十来个座位连一半也没坐满,俩亲家坐在一起讨论着今年地里的收成,说到关键数字时就刻意压低嗓门。</p>
董秀珍一听秦凤兰家的麦子亩产达到了七百五十公斤,啧啧赞叹他们干活真细致,浇水的时候肯定处处都浇透了。</p>
她说一连的情况她不知道,但是他们三连的麦子,承包户种的地,亩产都上了七百公斤,大伙一起种的那些地,大部分亩产也就到六百七八十公斤。</p>
秦凤兰小声说:“那可不嘛,浇水的时候,反正吃大锅饭,轮到谁打夜班谁觉得倒霉,换成自己承包的地,照看得仔细着呢,谁舍得睡一小会儿觉呀。”</p>
董秀珍会心地笑了,这道理她们作为一个家属都能看出来,连队和团部的干部能不懂吗?</p>
这么一想,她难免又有点担心了,承包确实亩产高,职工的收入也高,可如果明年全团都搞承包,自己家缺男劳力这事,还真不是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p>
还不到午饭时间,俩亲家就到了师部中学,向门卫同志报了两个孩子的名字和班级,秦凤兰和董秀珍顺利地进了学校。</p>
她俩在宿舍门口等到了女儿,一番惊喜过后,沈建萍和李国玲忙着去打饭,因为星期六中午食堂只开半小时,大部分住校生午饭都不吃都赶回家去了。</p>
秦凤兰赶紧叮嘱俩孩子:“别打肉菜了,我带了只烤鸭来。”</p>
董秀珍已经到过这里,可秦凤兰还是第一次来,她仔细打量着女儿的宿舍。</p>
和初中宿舍一样,高中生也是八个人住一间,房间里除了四架上下床,只在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平时用来放吃饭缸子、水杯,靠窗边整齐地排列着八只暖壶,脸盆脚盆全都放在床铺下面。</p>
如今这个年代,贫富差距很小,从学生的铺盖行李上看都差不多,格子床单加花绸被面,因为下铺常有人坐,爱干净的女孩会在床边铺一块长方形的布,睡觉的时候再撤掉。</p>
也正因为下铺总会被人坐,住校的女孩子一来都抢着想住上铺,而沈建萍和李国玲来得比较晚,所以她俩都住在下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