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左右为难,传召宋星桥进宫商议。</p>
宋星桥拱手:“丁大将军日渐迟暮,河西军由谁来接任,乃是一件大事,尽早选出合适的人选,方为当务之急。至于丁颐景的案子,吩咐下去该怎么审怎么审,尽量多延后些日子。等河西军那边有了准信,再出结果也不迟。”</p>
丁家终将成为弃子,这是不争的事实。</p>
嫡庶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担起重任。丁惟继已上了年岁,迟早有让位那一日。</p>
所以,丁家、河西军之间,必然要河西军顺利过渡为首要紧务。</p>
皇帝在书案后踱步,对宋星桥的看法很是赞同:“朕自然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太上皇那一关并不好过。”</p>
丁惟继是庆王的心腹,鞍前马后多年。</p>
此时袁涛刚刚登基,若对河西军有大动作,把丁家权势削减,只怕让外人误会。</p>
上位者最忌旁人说他过河拆桥。</p>
皇帝眼巴巴望着宋星桥。</p>
宋星桥深吸口气,道:“要不,臣去找太上皇商议一番?”</p>
皇帝两眼放光,点头如捣蒜。</p>
庆王对他的话,偶尔驳斥,与宋星桥却常能达成共识。</p>
宋星桥略一思量,直接去找了庆王。</p>
先是摆事实,丁惟继这么多年没有扶持自己儿子上位,可见在他眼里,丁颐景兄弟都是难堪重任的。</p>
而这么多年,丁惟继也未曾选出合适的接任者,若非他小心眼,怕大权旁落,那便是河西军里头,并无能够担起重任的将才人选。</p>
无论是哪种可能,对于河西军来说,都存在极大的隐患。</p>
若不及时补救,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二十万大军将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界。</p>
想想都觉得可怕。</p>
庆王看着宋星桥,拧眉不语。</p>
诚然,这小子说的都对;诚然,这小子便是天选之子,是接手河西军最合适的人选。</p>
可是,如果放他走了,朝中又该如何?</p>
自己一病不起,袁涛又初登基,并无太多聪明又忠诚的良臣辅佐。</p>
庆王叹了口气,实在是左右为难。</p>
思虑半晌,他发了话,丁颐景的案子,先按下不做审判,</p>
等过段日子再说。</p>
宋星桥知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忙告辞退出。</p>
临出门时,庆王问起了他的婚事。</p>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腊月初八吉时到来。”</p>
宋星桥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p>
庆王点头,不迭说好,又寒暄了几句,方才允他离开。</p>
眨眼的功夫,便到了腊月初八。</p>
这日天光放晴,碧空如洗,是难得的好天气。</p>
云熙从宫里上的花轿,吹吹打打,绕了大半个京城,被抬进了她的临安郡主府。</p>
金翠花钿,繁复礼衣,热热闹闹拜了堂,小夫妻被人簇拥着送入洞房。</p>
(/30939/30939988/402922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