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试菜(2 / 2)

谢星涵给小凝也夹了一个雪团,小凝虽然早就馋得不行了,但她还是强行忍住,先行礼谢过娘子,然后推辞不吃。</p>

谢星涵见小凝一本正经的模样,笑道:“小凝你干嘛!这儿又没外人。”</p>

小凝心想这儿怎么没有外人,王公子就是外人啊!!!</p>

但娘子已经把雪衣豆沙夹到空中,她也只好俯身接过,红着脸吃了起来。</p>

谢星涵开始试第二道菜,她夹起一块色泽红亮、肥瘦相间的肉块,放入口中,只觉酥烂香糯的肉香在口中化开,当真是唇齿留香。</p>

谢星涵吃得星眸微微眯起:“这个好吃!叫什么?”</p>

“这叫东坡肉。配上米饭更香。”</p>

“小凝,去盛米饭,给王公子也盛一碗。”谢星涵吩咐完又问道:“东坡肉,好奇怪的名字,什么意思?”</p>

“呃.......这个......从前东坡上有一头猪,后来被人炖了,所以就叫东坡肉了。”</p>

“这......这名起得好草率......”谢星涵总觉得哪里不对。</p>

她开始吃第三道菜,那是四个大肉丸。谢星涵夹了一个在碗中,低头小口吃着,每口虽小,但速度却并不慢,小凝送了米饭来,王扬把肉丸放在饭上切碎,又淋上一勺汤汁,谢星涵也有样学样。</p>

谢星涵问道:“这道菜又有什么古怪的名儿?”</p>

“这叫四喜丸子。”</p>

其实王扬本来想做狮子头的,但一来这个时代没有淀粉,他只好用馒头屑代替;二来为了方便炸透,所以只能缩小体积。</p>

“四喜?为什么叫四喜?”</p>

王扬灵机一动:“见到谢家四娘子,所以很欣喜啊!”</p>

岂料谢星涵根本不吃这一套,反问道:“那你改天见到裴家六娘子,岂不是要改名做‘六喜丸子’?”</p>

王扬赶紧岔开话题,伸筷道:“这最后一道菜最是解腻。”</p>

“这是......茄条?”</p>

“蒜茄子。”</p>

当王扬和谢星涵在小院中吃饭聊天时,相隔几条街道的铁门高墙内,昏暗的屋子里正传来摔杯子的声音,继而一个声音冷冷道:</p>

“不管了,用最后手段!”</p>

“这......会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他是琅琊王氏。”</p>

“他猜不到我们,再说......就算是琅琊王氏又如何?别忘了我们是为谁做事......去准备吧!”</p>

————————</p>

注:①关于“床前明月光”中“床”字的解释除了坐具、卧具之外,还有井栏、几案、檐廊等等解法,此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p>

②南北朝时的烹饪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网上流传说当时没有炒菜,也没有铁锅,其实也都是谣传。比如炒菜,《齐民要术》中记了一道葱花炒鸡蛋,叫“麻油炒之,甚香美”,还有时候菜名不带“炒”,但做法是炒,比如当时流行的一道叫“鸭煎”的菜肴,烹调过程是“炒令极熟,下椒姜末”。</p>

至于铁锅则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实物出土不少,大的直径超过一米,陕西历史博物馆、安丘市博、甘肃省博等等皆有藏。不仅实物,著于文字的也不少。不过汉代虽然用铁锅,但却不炒菜,因为那时候常用的食用油来自动物脂肪,温度低便会凝结,也就是古文里常和富贵联系起来的“膏”字,不便于炒菜。到南北朝时植物油开始流衍,滚油热炒的条件也就具备了。</p>

所以王扬的手艺最多让谢星涵吃个新鲜,说露几手便把谢星涵震了,那就太小看古人了。</p>

③孟子引“君子远庖厨”的本义重点在君子有不忍之仁心,但这句话在古代的实际诠释与实践中,却与远离厨房相联系。因为是君子,所以不能亲自操刀。此观念起源早于孟子。《礼记�6�1玉藻》言:“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p>

所谓“身践”就是亲身实践。这既与先秦时代“君子”的文化要求有关,又与原始祭祀中流传的对宰牲者身份之限制有关。所以孟子这句话虽然讲的是仁心,但背后其实蕴含着儒者身份之蜕变(从巫礼中的“原儒”到君子之儒,也就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胡适的《说儒》和太炎先生《国故论衡》中的《原儒篇》)</p>

至于孟子引申为不忍之意:“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意思就是不下厨房,才能吃的下去。朱熹解得更延伸:“其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预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四书章句集注·梁惠王章句上》)这是把不下厨和修身养德联系在一起。所以被鲁迅评价说这是“自欺欺人”的办法(《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p>

④关于“贵族不吃猪肉”的谣言在93章的尾注中会有解释。</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