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杨应和的拒绝,杜巧娘强硬的把首饰塞到他手上:“要做屋,要买粮,还要添置东西,我知道你身上银子不多。”</p>
木匠生意,也不是货卖出去就能收到钱,都是乡里乡亲,欠账是常有的事。</p>
杨长山是个好说话的,有些账都欠了十多年。</p>
再说还有铺子那些货。</p>
前些时候还收过一些料子。</p>
家里闲钱有多少,她大概心里还是有个底的。</p>
把喜月的手推回去:“银镯子是外祖送的出生礼,耳坠子是你爹添的,留着当念想。”</p>
赵春兰也让喜月收回去:“嫂子也还有两件首饰,你的留着。”</p>
喜月心里酸涩:“嫂子的首饰也是家里人给的,不能卖,同样要留念想。”</p>
她这般懂事,让赵春兰眼眶发热。</p>
杨应和只觉手中之物千斤重,递回去:“娘挑一样留下来吧。”</p>
杜巧娘泪目,拿起一根石榴花样的,这是出嫁时她娘亲自为她插上的。</p>
杨应和觉得心酸,默默把首饰收起来:“等以后日子好过,我再给娘添回来。”</p>
杜巧娘笑笑:“先用饭吧,明儿一天还有的忙呢。”</p>
说是粥,跟水也没差多少,赵春兰把稠的捞给两个小的和喜月,三个大人碗底只几粒米。</p>
喜月要把粥分给杨应和:“哥,你累这一天,多吃点。”</p>
杨应和不肯要:“我是大人能捱饿,你打小就没吃过什么苦,这点粥都不够填肚子的,快吃吧。”</p>
他比喜月大一轮,虽是同父异母,但打小的看着长大的,兄妹情义也算深厚。</p>
喜月不由分说往赵春兰碗里扒:“嫂子你分给他。”</p>
剩下又要去递给杜巧娘,她怎么也不肯要:“你快吃吧,娘不饿。”</p>
怎么可能会不饿呢,不过心疼闺女罢了。</p>
欢儿分到半碗半稠不稀的粥,想说什么,却是没多的力气。</p>
也知道他们不会分她这个病人的饭。</p>
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拿他们当真正的家人待。</p>
漆黑的药汁,欢儿一口喝下,心里希望病能早点好,就能少拖累他们一点。</p>
夜空繁星点点,喜月心里终于踏实一点,至少明日不用再赶路。</p>
对于以后的日子,相信一家人互相扶持着,总能过下去。</p>
她如今已十二,也该想想法子,做些什么帮着家里。</p>
只是做什么好呢?</p>
她心里没个主意。</p>
累一天,大家很快进入梦乡。</p>
杨应和都打起鼾声。</p>
此时村东头青砖房东屋,有一男一女说话声。</p>
宋常富的媳妇徐氏问:“你是怎么同意他们落户的?只是看他们可怜?”</p>
二十多年的夫妇,这话她是不信,先前也有逃难来的,可是都没收。</p>
桃花村靠近落仙镇,村里日子比别处好过些,想进来落户,让男人点头可不是件易事。</p>
宋常富没有隐瞒:“我瞧着那个妇人模样还不错,又没个男人。”</p>
“弟媳妇过世这些年,眼看腊梅到年纪也该出嫁,家里该有个女人帮操持家事。”</p>
徐氏笑笑:“所以你才把他们安置在常贵隔壁,你这个哥哥当的,真是尽心尽力。”</p>
“我们爹娘过世的早,我和大姐一个当爹一个娘把他拉扯大的,怎能光瞧着不替他打算。”</p>
徐氏进门时,宋常贵不过七八岁大,见天跟在她身后,哪会半点感情没有。</p>
听这话眉头轻皱起:“常贵他是个嘴笨的,一天到晚埋头做活,不是地里就是编竹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