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每隔一丈远就摆着一面大鼓,足足摆了十二面鼓。</p>
鼓身通体大红色,上面画满了白色的祥云纹,鼓面在烛火照耀下,轻薄剔透,泛着晶莹之色,看起来与寻常的鼓颇为不同。</p>
沈初不由多看了几眼,好奇地道:</p>
“这鼓的鼓面看起来晶莹剔透,不知是用什么做的。”</p>
旁边有人接话,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p>
“夫人不是我们青山镇的人吧?青山寺的祈福消灾鼓是方丈觉明大师亲手所制的呢。</p>
听说是觉明大师云游的时候在海上找到的鲛珠磨碎了,混合在皮革中制出来的。</p>
这鼓面不仅珍贵,上面还有觉明大师亲手镌刻的经文呢,所以才可祈福消灾。”</p>
沈初定睛看去,见鼓面在灯光下隐隐泛着赤色,上面是一个个犹如米粒大小的字。</p>
好像是朱砂写上去的一般。</p>
这时,青山寺的大门打开了,一排身穿灰色红衣的僧人鱼贯而出。</p>
他们个个身形健壮,打着赤膊,一手挂着佛珠,一手拿着鼓槌。</p>
整个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p>
几乎所有的百姓们都目光虔诚地看向那些僧人。</p>
僧人们挥起胳膊,鼓槌重重敲在鼓面上。</p>
鼓声完全不同于平日里听到的沉闷,带着一股清脆空灵的感觉,听得沈初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p>
旁边的红袖也下意识摸了摸胳膊。</p>
沈初轻声问:“你觉得冷?”</p>
红袖小声道:“姑娘,不知道为什么,这鼓声听得我汗毛直竖,莫名难受。”</p>
沈初也有同感,转头往四周看了看。</p>
却见周围的人个个神情或激动,或虔诚地听着鼓声。</p>
她眉头微蹙,好在鼓声很快就停了下来。</p>
僧人们将大鼓抬进青山寺,为首的僧人双手合十,高声道:</p>
“各位施主,方丈大师已经在寺内做好准备,欢迎各位施主进寺祈福。”</p>
话音一落,广场上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p>
不少人已经在兴奋的嚷嚷。</p>
“我一会儿要去给孩子求个姻缘。”</p>
“我要给我家夫君求一求,保佑他几年能高中。”</p>
人头攒动,纷纷涌向青山寺,沈初被挤得连连后退。</p>
红袖护着她退到一个安全的角落,忍不住咋舌。</p>
“这里祈福这么灵验的吗?这青山寺的香火未免也太旺了吧?</p>
我看京城的净国寺香火都没这么旺盛。”</p>
沈初听着四周兴奋的议论声,若有所思。</p>
一个寺庙为何香火会如此旺盛?</p>
红袖扯了扯她,“姑娘,反正咱们也挤不进去,不如先看看灯。</p>
我看这青山寺的花灯笼做得可真别致。”</p>
沈初回神,这才发现青山寺两侧围墙下搭起了高高的架子,上面挂满了灯笼。</p>
那些灯笼五颜六色,造型各异。</p>
此刻还未天黑,灯笼还没有点起来,但灯笼造型别致,令她不由感叹一声。</p>
“好别致的灯笼。”</p>
旁边有人接话:“这才到哪儿啊,这些灯笼不仅造型别致,等亮起来的时候才好看呢。”</p>
说话的是旁边摆摊的商贩。</p>
他一脸自豪,“等天一黑,这些灯笼全亮起来的时候,光都和一般的灯笼不一样呢。”</p>
沈初饶有兴致地问:“怎么个不一样法?”</p>
商贩指着灯笼道:“这些都是青山寺特制的灯笼,名叫白皮透,灯笼的蒙皮薄如蝉翼。</p>
这灯笼啊点一次能燃三天三夜都不灭,灯光柔而不暗,映照着蒙皮上的图案栩栩如生。”</p>
沈初不免多看了两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