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全然是将方子言当成了自己的知己,所以才会将这些心里话一并倾诉给对方。</p>
而在听到朱高炽的这番话后,方子言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若是换做旁人,聪明些的话,一定会按照殿下所想的来回话,毕竟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方某受殿下恩惠,理应如此!”</p>
“只是殿下若将我当成朋友,那我便要仗义执言,殿下此番见解乃是妇人之人,非但不足以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且还可能会纵容那些建文余党的嚣张气焰!”</p>
朱高炽闻听此言,不由得长叹一声:“看来陛下说的果然没错,方先生对于此事的见解的确是比高炽透彻许多!”</p>
“要说透彻并不敢当,只是殿下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p>
“您如今选择纵容这些建文余党,认为建文已死,仅凭他们难起风浪。”</p>
“可是您有没有考虑过?他们日后会不会借着建文一朝的旧事裹胁民意,意图分疆裂土?如今在您看来,他们全都是大明的子民,可若到了那一日,他们便是您眼里的叛军!”</p>
方子言说至此处,转头看向朱高炽。</p>
他发现朱高炽的脸色此时变得惨白。</p>
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见解有多荒谬。</p>
朱棣对于建文余党赶尽杀绝,这在朱高炽看来的确残忍。</p>
但是朱棣这么做的目的却是为了将所有的隐患全部扼杀于萌芽当中。</p>
往往越是强盛的帝国,其内部就越容易出现问题。</p>
而那些强盛帝国的瓦解往往也就和这些内部问题有关。</p>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
说的便正是这个道理!</p>
朱允炆之所以会被踢下皇位,就是因为他主张削藩,操之过急,让其叔叔朱棣感受到了威胁。</p>
而如今的朱棣,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威胁,他也担心诸如藩王作乱的例子可能会在永乐一朝重演?</p>
“我知道殿下对于我这番言论肯定颇有微词,不过在我看来,事实就是如此,陛下此举虽然难免会担负骂名,可是其目的却也是为了肃清民间风气,以免民意受到裹胁。”</p>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您应该清楚,万一这些建文余党到时裹胁民意,兴兵作乱,亦或者干脆策反藩王,再上演一出一模一样的靖难之役,到时身为后世之君的列位,又能否会有陛下这样的魄力,重新打赢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p>
方子言这番话说得直白,露骨,让朱高炽一点即通。</p>
朱高炽的脸色从原本的苍白转为铁青。</p>
随后匆匆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方先生之指教,高炽受用无穷,恳请先生受我一拜!”</p>
(/36767/36767367/1348039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