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大结局</p>
楼梯的拐角处,站着荀太傅和两名史官。</p>
见玉君下来,荀太傅拱手,恭敬道:“姑苏将军。”</p>
玉君轻点了下头:“太后所言,荀太傅可都听到了?”</p>
荀太傅说:“一字不漏,全都听到了,并让史官也一一记了下来。”</p>
“那就好,之后怎么做,就劳烦荀太傅了。”</p>
“明白。”荀太傅深吸口气道,“请姑苏将军放心,我一定会让真相公诸于世,还姜皇后和陆老将军一个清白。”</p>
“好!”玉君又提醒他,“至于今晚我的出现……”</p>
“今晚,我并未见过您。”荀太傅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p>
随后,他错开身子,目送玉君离开了塔楼。</p>
此时塔楼的另一个方向,八王爷、六爷、商亭羡、方景序和乔岐山皆在一起,他们站在廊亭里,看着不远处已经起火的塔楼,谁也没说话。</p>
八王爷长松了一口气,压在他心中四十年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p>
等了四十年!</p>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p>
他眼眶渐湿,又堪堪将泪水压了下去,在塔楼火焰烧得最旺之时,默默离开了。</p>
六爷摘下了遮在眼睛上的白布,他的眼睛已经能稍稍视物了,他看到远处燃起的火光,也看到属于自己的希望。方景序拍了拍商亭羡的肩膀,说:“亭羡,咱们做到了!想起当初陪你去朗州,我可是赴死的决心……你看,我这条命,还是挺硬的吧?哈哈哈!”</p>
和方景序不一样,商亭羡非但没有松口气,心里反而更加沉重了。</p>
因为就在乔岐山的生辰宴上,他收到了一张纸条。</p>
当看到纸条上写的内容时,他愣住了。</p>
字迹他认得,是太后的字迹。</p>
内容是:“杀姜皇后之人,乃姑苏!”</p>
方景序看商亭羡不做声,又拍了下他:“想什么呢?”</p>
商亭羡看了他一眼,沉了口气,还是什么也没说,和八王爷一样,转身走了。</p>
方景序挠了挠头,看向六爷:“平阳王,什么情况?”平阳王同样不理他,也走了。</p>
就剩下方景序和乔岐山二人。</p>
方景序本来要和乔岐山搭话,可想到这老顽固话不多,便摆摆手无趣的走了。</p>
这一晚,没人知道塔楼里出现的那道身影究竟是何人?</p>
太后白珍,也没人知道她是生是死?</p>
不多久,病重的梁帝昭告天下,还了姜皇后和陆家满门清白。</p>
而关于姑苏这个人,史官笔下,只字未提。</p>
很快,便到了三年一次的科考,放榜之日,林从淮高中状元,赐翰林院修撰一职。</p>
这也到了玉君离开京城的日子。</p>
但离开京城之前,她去见了一个人——长乐宫娘娘,得到了一个对她而言无比重要的信息。</p>
所以,她不打算回朗州了,临出发前一天,她安排林念听和云柳先行回了朗州,自己晚一天出发。</p>
林念听说:“玉君祖母,那你快点回来,再过些天我就要及笄了,我等着你回来给我办。”</p>
玉君答应了她……</p>
翌日,玉君带着如修上路了。</p>
她没有知会任何人,包括商亭羡。</p>
马车出城门时,她看到了站在城门前的王行知。</p>
王行知朝她拱手,鞠了一躬。</p>
当作送别。</p>
玉君知道,王行知其实那天晚上,就认出了塔楼上她的身影,知道她就是姑苏了。</p>
但王行知也清楚,当年的姑苏,不可能再回来。</p>
也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他没有去找玉君,而是来到城门前,送姑苏一程,或许也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面了。</p>
当年的王行知,跟随她在军营时,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p>
如今,已是知命之年了。</p>
玉君朝王行知点了下头,再无其他。</p>
马车出城后,如修问她:“仙女姐姐,我们回朗州吗?”</p>
玉君说:“不,我们不回朗州。”</p>
“那去哪里?”</p>
“去……找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