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二叔被欺负(1 / 2)

姜万海原本也没想这个时候跟人显摆什么,因为母亲刚走,他们夫妻也是真的累,所以想着早点回家洗洗,好好睡一觉。</p>

可是总有那种好事的人,这隔壁总是跟他们家攀比的赵婆子,见姜万海这么着急地往院子里搬东西,这么豪华的马车送来的,他们不显摆,还藏着,那八成就是不好的东西,也没就是不干净的东西。</p>

所以她这时候眼珠子一转,上前就把车夫最后交给姜万海的那个看着小一些的箱子打开了。</p>

这有人打开,周围人也好奇,都伸着脑袋去看。</p>

结果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一箱子的人参鹿茸黄芪杜仲……</p>

都是上好的补品,但是为了节省地方,就都在这一个小箱子里挤着,中间用了一些纸隔开的。</p>

当然,这也把姜万海吓了一跳,他不知道侄女还给他们拿了这东西。</p>

这时候赵婆子一声惊呼:“你们这是在哪偷的?这些得值多少银子?你们这可是要下大牢的。”</p>

虽然大家都看见是马车送他们回来的,但是这么贵重的东西,还这么多,他们也是用怀疑的目光的看着姜万海一家,甚至有好事的,已经叫村里的里正了。</p>

姜楚泉赶紧站出来解释:“这是我堂妹给我们家,我堂妹夫的外祖父是京城的大官,他们家可有钱了。”</p>

其实姜万海开始是有点担心是不是拿错了,但是仔细想了一下,刚才车夫是最后把这个亲自放在他手里的,不是跟别的一起放在地上,证明是这个跟别的不一样,不是拿错的。</p>

现在也没时间去想侄女给这么贵重的东西该不该收,不能让人诬陷自己偷盗了。</p>

他也赶紧道:“对,我侄女女婿家可是京城大官,人家有钱的紧。”</p>

赵婆子这嫉妒之心压不住了,她道:“以前也没见你们经常回老家去,这侄女都没怎么来过,我们都没见过,你这一说,我们难道就能信?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亲戚,你们不早说了?”</p>

姜楚泉再次解释:“那是因为我堂妹嫁过去也没多久,我妹夫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时间来。”</p>

“你就编瞎话吧,还你妹夫身体不好?那以前怎么也没见你妹妹来过?你外祖母都说了,你们家跟你大哥家不好,你就兄弟两个,这侄女是人家的吧?你跟你大哥不好,这侄女怎么就对你这么好了?人家不帮着亲爹,帮你?你当我们傻?不会是你看你大哥家闺女攀上高枝了,你嫉妒人家,偷的吧?”赵婆子分析得有理有据的。</p>

周围人也觉得有道理,毕竟姜万海是怎么来他们村子的,大家都知道,沈氏的母亲以前也是觉得委屈,跟村里人平时闲唠嗑时候提过,说起沈氏那个偏心的母亲过。</p>

姜万海拖着疲惫的身躯的解释:“我大哥不喜欢这个女儿,我们以前去大哥家时候,对她有些照顾,这孩子感恩,所以富裕之后,才想着我们的,我们这段时间去,都是住在他们的房子,人家孩子心善,对我们可好了。”</p>

这时候,他们坡下村的里正来了,听到姜万海的话,再看着这些东西,也是有点犹豫:“姜万海,你不是咱们村的坐地户,这大家对你的家族情况也不知道,所以这事,你要是没有证据的话,确实说不过去的。”</p>

姜万海这些年在这个村子也是受过不少委屈的,虽然媳妇的娘家在这个村子,但是自己怎么也是外来的,跟人家世代生活在这的不一样,虽然这十几年也算是融入了,但是关键时候,这不还是被质疑?</p>

他疲惫地看着坡下村里正:“那里正要我怎么证明?报官?”</p>

坡下村里正看着姜万海夫妇,也知道他们之前回老家伺候母亲的事,说起来,这是孝顺,但是这东西不能有问题,影响了他们村子的风气。</p>

他道:“你去把你侄女家的人叫来证明一下吧。”</p>

不等姜万海说话,赵婆子抢着道:“那要是他们找来的是假的呢?跟他们一伙的,都是贼呢?”</p>

姜楚泉被气得脸色胀红:“把嘴放干净点,什么贼?你才是贼,你们全家都是贼,你们家少偷我们家的倭瓜了,那后边柴火垛的倭瓜,都让你们偷了,你还好意思说别人?”</p>

赵婆子掐着腰蹦跶着:“现在说你呢,你这可是上百两的东西,跟我那一样么?”</p>

盛兰气的也指着赵婆子:“你说我们的没证据,但是你偷我家东西,村里人可是都知道。”</p>

“都别吵吵了,吵吵能解决事情么?”坡下村里正喊了一声,然后看着姜万海道:“这样,我让人去你老家请你侄女过来,让她说说是偷的还是她给的,顺道也能让人看看你侄女家是不是真的有钱。”</p>

现在这事情闹大了,村里人过来不少,加上这些东西的价值确实贵重,他们也说不清到底能值多少钱,所以他也不敢稀里糊涂的了事,当着村里人,得给所有人一个交代。</p>

姜万海也是真的没办法,只能应下:“好,那你们去吧。”</p>

毕竟这事不说清楚,他就要背上小偷的罪名,这样的名声会让孩子以后都无法在村子里站直腰板。</p>

当然,他内心的自责也是越来越深,侄女好心给他们补品,结果还要来奔波来给他们澄清,这算是什么事啊?</p>

他真的好累,这段时间伺候马氏已经累得不行了,这时候也不想那么多了,直接抱着箱子,在大门口的石头墩子上坐下了。</p>

沈氏也坐在了丈夫身边:“等孩子来了,会理解咱们的,哪想到咱们这么拖累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