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笔字呀,谁看谁头疼。</p>
段晓棠若知道范成达的“杞人之忧”,只会告诉他,本人没文化,但亲友团给力。</p>
大部分是赵括,但文化绝对过关,至少比她强。</p>
不过现在段晓棠顾不上操典,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帮家里搬冬菜。</p>
下午回家,眼看小院的门被堵得满满当当,门口停了好几辆板车,上面堆的全是萝卜白菜大葱。</p>
段晓棠:“买这么多菜?”</p>
祝明月难得从忙碌的战利品处置中抽出身来,因为现在这件事关系到往后几个月的生计,“冬菜。”</p>
这不是东北那旮瘩做的么,我们在关中呀!</p>
段晓棠心底念叨,连口音都出来了。忽然想到,以现在的供应水平,东北和关中,差别不大。</p>
冬天日子都难过。</p>
眼前的绿不是绿,是她未来几个月绿得发慌的眼睛,和饥肠辘辘的肠胃。</p>
但没有办法,冬季蔬菜本就匮乏。</p>
段晓棠看着三车菜,“吃的完么?”</p>
祝明月:“里头有长林两成。”</p>
杜乔原本“狮子大开口”,说小院订多少,他要一半。</p>
被祝明月一句话堵回去,你家里两口人,打算吃到明年冬天么。</p>
杜乔深思熟虑,只要两成。</p>
祝明月:“再者我们吃不完,可以拿到作坊食堂去。”</p>
春风得意楼不提,五谷豆坊和恒荣祥都是有小食堂的,步步糕人少地方小,就在五谷豆坊搭伙。</p>
几百个工人,三车菜加起来消化不了几天。</p>
两个作坊冬季是旺季,现在除了备货,也在大批量囤菜囤柴火。</p>
他们这会才行动,已经是搭末班车了。</p>
祝明月原本没有冬季囤菜的意识,直到姜永嘉来请示,她才有意识到,长安的冬季不只需要提前准备火炕。</p>
菜,也是一个问题。</p>
大手一挥,几处产业纷纷行动起来。</p>
春风得意楼自有渠道,恒荣祥和家里的冬菜全搭五谷豆坊的路子买,毕竟常腌酸菜,菜贩菜农都是熟的。</p>
家里几个人连拉带抬,将大部分蔬菜,放到厨房外头,晾晒几日后再搬进新挖的地窖。</p>
祝明月:“陈娘子,过去看看,杜郎君回来没?”</p>
过了一会,陈娘子回转,“还没回。”</p>
祝明月:“他那一份理出来,先放在院子里。”</p>
段晓棠看堆的满满当当的蔬菜,只吃素哪行,“胡师傅现在一天杀几头猪?”</p>
陈娘子:“五六头的样子。”</p>
段晓棠:“我要猪小肠、猪腿肉、五花肉、夹子肉、排骨、猪舌头。先照两头猪来吧,明后天都行。”</p>
祝明月:“要那么多肉干嘛?”</p>
段晓棠捶胸道:“做香肠腊肉呀!”</p>
(/20898/20898748/1726264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