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石头声音很大,还有些发颤,他身子不自觉地轻轻抖着,紧张地看向奶奶,等待着接下来的审判。</p>
他在家里生活了五年,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郑氏因为知道,才更加明白农家子考科举的难度。</p>
换句话说,他考科举,就是在压榨家里人的生活成本</p>
“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郑氏愣了愣,又笑着轻打石头后脑勺,“你个瓜娃子,读书是啥意思你都不懂……”</p>
“我懂!奶奶,读书就是去私塾,跟着夫子学本事,长大了考科举做官!”</p>
秦石头的声音吸引一些看热闹的路人,对着他指指点点。</p>
“这孩子年纪不大,倒是挺有志气!”</p>
“小孩子不懂事,科举能是谁都能考的吗?你看他身上的衣服……”</p>
郑氏顺着声音看向石头的衣裳,前年闹旱,家里差点青黄不接吃不上饭,那一年没给家里孩子做新衣裳,石头的衣裳是捡猫娃子穿过的,猫娃子比他大一岁,十分顽皮,他穿过的衣服洗过还是脏破,没办法,只能打补丁。</p>
她面上有些发热,被这么多人围着看,心口慌的厉害,说话都发虚:“行了,不买糖咱就回家!”</p>
“可惜了,这么小就想考科举,若是家中有些薄财能送去读书,说不定多年后还真能考上!”</p>
“科举哪有那么容易,你没听说城东李家老二吗?都考七八年了,现在还只是个秀才呢!”</p>
“秀才咋了,朝廷还给免税呢,多少人想考都考不中!”</p>
“那倒是!”</p>
郑氏牵着秦石头从集市里走出,路人纷纷扰扰的话语不断涌入她的耳朵,待走出城,祖孙二人才慢下脚步。</p>
初春三月,护城河两岸杨柳依依,有老农头戴斗笠,盘腿坐在溪边垂钓,牧童爬到树上折下柳枝做口哨。</p>
城外依旧热闹。</p>
从青牛村到安溪县走路要走小半个时辰,祖孙二人一口气走了大半,郑氏气喘吁吁,找块树荫下的石头坐上去,秦石头低着头不吭声。</p>
郑氏擦擦额头的虚汗,难得对孙儿软下心肠:“石头,回去你可别跟你阿爷说这话,咱们又不是富贵人家,那读书人穿什么吃什么你可知道?读书要用多少嚼口你可知道?”</p>
“家里就那么些地,前年大旱那一年,家里没粮食,你阿爷差点卖地,地是咱家里人的命根子,要是卖了,咱们都要饿死!”</p>
秦木桥没舍得卖地,而是替人家服徭役,换了些粮食回来,家里才度过难关。</p>
这些秦石头都知道。</p>
“可是,奶,要是我考了功名,咱家就不用交税了!能省下来不少粮食,你和娘不用那么累,我还能挣钱回来呢!”</p>
“胡说!那秀才能是那么好考的?”</p>
“不让我试试,又怎么知道对我来说好不好考呢?”</p>
郑氏讲不过秦石头,也倔不过他。</p>
他为了科举,曲线救国养鸡养鸭,现在家里人都默认鸡鸭归他管,阿爷都夸他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p>
郑氏拿不定主意,点着他的头道:“这事你不许回家说,我先探探你阿爷的意思。”</p>
秦木桥今年还不到四十五,身强力壮,是家里真正的话事人。</p>
他若是开口同意秦石头读书,家里其他人再怎么反对都不成。</p>
秦石头眼睛瞬间亮起来,笑得十分惊喜,他扑过去抱住郑氏,“奶!我就知道您最好了!”</p>
“小滑头,你先别哄我,这事还不一定能成呢!”</p>
“奶,以后我一定好好养鸡,让鸡多下蛋,多卖钱,这样说不定就能攒够钱给我读书,家里就不用那么辛苦了!”</p>
“我还会捡柴火,打鹅草,帮家里干活,我啥都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