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再战(1 / 2)

战国魏武卒 酒中狐 1437 字 8天前

待秦军赶到出事的那个山坳,一看,肺都快气炸了,只见满山坳的秦军死尸、伤兵,哀鸿遍野。</p>

十几个幸存的秦军,正打着火把四处救治受伤的秦军。</p>

说是救治,其实也不过就是将受伤的士卒扶在一旁,聚集在一起,任由他们痛苦哀嚎着。</p>

就算是有肉厚处受了箭伤的,彼等也不过是将箭杆折断,拔是万万不敢拔的。</p>

没有医者在场,贸然拔掉箭矢,没有药物涂抹,就算是止住了流血,也会因为感染,引发伤口化脓,最后伤口周围溃烂,感染败血症而死。</p>

当然,这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他们不懂,但几千年的战争下来,他们从无数先辈的死亡中得到了经验:</p>

遇上受了箭伤的士卒,千万不要拔掉箭矢止血,只需要折断箭矢,不会让伤兵因为碰触到箭杆,造成二次伤害,然后等待医者的救治就好了。</p>

士卒们虽然粗鄙,但有个小故事他们还是听过的。</p>

说的是几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个医者自称善长外科。</p>

某天,军营里有位裨将在战场上中了流箭,箭头深深地扎进体内,士卒立即请那位医者请来施行手术。</p>

医者掏出一把大剪刀,剪去了露在外面的半截箭杆,就要辞退。</p>

裨将说:“箭头还扎在吾肉里头,汝怎么不取出来?”</p>

医者道:“孤善外科,体内之箭是内科的事,与吾外科无关。”</p>

故事虽然好笑,但却是这时代医者们的本性。</p>

用后世的话来讲,这时代的医者分为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等等……</p>

外科只会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移位。</p>

这种涉及到体内受伤,需要预防感染(当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感染,但不妨碍他们明白乱做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的事,需要交给会治疗内科的医者来负责。</p>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负责,这才是这个时代的规范。</p>

当然也有大能者,比如扁鹊,可以再很多地方担任不同类型的医者,但扁鹊毕竟是一个时代医术最出众者才能担当的。</p>

唯有历代医家之首,方为扁鹊,就像墨家历代首领都叫墨子一样。</p>

古人毕竟不同于体内充满了各种抗生素的现代人,条件不足的时候,受伤了,水洗洗,洗净伤口,一般的红伤不用去医院上药,也能自愈。</p>

这个时代,一场普通的流传性感冒,就足以灭亡一村,一乡,一城,甚至一国!</p>

由于没有抗体抵抗细菌的入侵,受伤的士卒,就只能折断箭矢,安排到伤兵营,等待医者的救治了。</p>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伤药奇缺,因此,大多数受伤者都会一命呜呼。</p>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高级将领救治了一个普通士卒,普通士卒大多会以命相报的原因。</p>

本来就是必死之人,加上古人的道德又比较高尚,这就造成了为何古时候地位高者大多会养有些死士。</p>

无他,报恩耳!</p>

而奎氿看到的,就是一副这样的场景:</p>

受伤的士卒依靠在灌木上,萁坐在地,嘴里低声呻吟着。</p>

箕坐,是指两腿张开坐着,形如簸箕。</p>

在华夏古代,胡床(椅子的前身)没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下萁坐很不礼貌的坐法,带有侮辱人的性质。</p>

说句搞笑的,在汉灵帝的时候,这个货发明了裤子,这是啥样子的呢?</p>

类似于后世的长筒无脚丝袜,只能护住大腿小腿,然后最上面的收缩口用几根带子绑在身上。</p>

后世有很多人说他的荒唐,以此来攻击他的“睡风”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