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百官援礼请还政(1 / 2)

初景道君 蓬莱灵海君 1380 字 2023-03-02

永宁二十八年,五月初五。

天色未晓,身为当朝宰辅,以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金源郡公王固新自府邸走出,乘车往西宫而去,要参加今日的早朝。

五更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当王固新赶至上阳宫观风殿前时,正是黎明时分。

远远看去,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衮衮诸公剑履簪缨,从提象门鱼贯而入,于殿前广场肃穆而立。

可谓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方衣冠拜冕旒。

而王固新身为宰相,自然一马当先,位列百官之前。

看着观风殿的兰窗绣柱、璇题粉壁,这位百官之长脑中无端浮现一个念头: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如今这位上阳宫中的女主和乾阳殿中的陛下,到底谁才可以帝皇之号称之?”

他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声,再度回想起与昨晚找上门来的那人之间的交谈。

“老夫身为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抚四夷,内亲百姓,使诸臣工各得任其职。

“尔等妄图以言语挑拨,致使王朝生乱,天下陷于战火,老夫岂会同流合污?”

府邸书房中,王固新看着面前不请自来的黑袍身影,沉声道。

“如今太后临朝称制,迟迟不归政于天子,甚至还将朝会迁至上阳宫举办,以至于天下生乱。女主当国,窃窥神器,希尹先生身为宰相,不站出来拨乱反正,也算是辅佐天子调理阴阳吗?”

黑袍人轻笑一声,言多戏谑。

“时人多言希尹先生身为两朝老臣,沉厚有谋,能尽国事,但不知千百年后,史书上又该如何评说先生?说不得便是诸如‘为人苟度取容,脂韦二宫之间,罔有贞纯’这般言论。

“明日早朝,希尹先生若是有意,不如上奏太后,谏请归政少帝,试探一番如何?

“若是太后应允,大肖江山光复,各地烽火自然得熄。如此,先生一语止戈,造福于民的的美名也可流传后世了。”

言犹在耳,王固新又心非木石,岂能无感?但依旧踯躅不定,不知今日是否该按那人建议,请太后还政幼帝。

如今四野之间多有叛乱,不少昔年遭遇贬谪的官员纷纷聚兵起市,攻拔州县,渐成气候。

其中甚至还有僧道修士之流以及妖蛮混杂其中,似有一只幕后黑手在操纵大局。

为弹压地方,太后不断将多位炼窍宗师派往各地,如今雒城守备与以往相比,已然称得上空虚。

若是奏请之事一个不好,群情汹涌之下发展成兵谏,岂非遂了贼人心意?

或者说眼下情形本就是对方刻意营造出来,为了逼迫太后而为。

可这确实又是一个难得的佳机……

俗言道,修齐治平。王固新武道资质低下,对于修行之事也只是粗通,一身精力全都放在了为官治国上面。

如今身为宰相,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已是再无前进可能,不免对身后名更加看重。

那人便是以此为诱,想要说动他牵头起事,可自己更担忧行差踏错之下一失足成千古恨,晚节不保,英名毁于一旦。

苍颜白发的老人沉思半晌,最终轻叹口气,放弃了做些什么的念头。

“老夫毕竟要为这天下黎民负责,不敢因一己之念而使王朝陷入动荡之中。”

他目光坚定,看向观风殿,正见两名尚仪局司赞女官款款而出,请百官入内上朝。

殿内东楹和丹陛正中各设御座,太后与幼帝二人分坐其上,皆是一身赭黄,威严深重。

见百官入列,太后道:“今日早朝,诸卿可有启奏?”

王固新正要说些什么,忽然身后一道身影跨出,正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他同为宰辅的李朝德。

其人踏前一步,中气十足道:“臣有本奏。”

王固新心中一跳,李朝德虽然同为宰辅,但向来不显山不露水,在朝中一副老好人的姿态,似今日这般急匆匆的模样,可是从来没有过。

莫非……

他莫名有了不好预感。

王固新正思索间,太后垂眸看来,不动声色道:“李卿有何事上奏?”

李朝德从袖中摸出奏本,一字一顿道: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朝德,与群臣连名上奏,请太后陛下归政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