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凝的大舅舅郑秉泓是威震一方的将领,公认的大将之才。
但是,在她上一世的记忆里,大舅舅人到中年却从未娶妻,媒婆踏破了门槛,他也无动于衷,只因他一直无法忘记远嫁和亲的长公主。
当年他们两人在大舅舅武状元的考试上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外公正要上奏乞求先帝赐婚时,却传来了番邦请求和亲的消息。
当时年纪合适的只有长公主一人。
先帝为了边关稳固,不得已将宠爱的大女儿远嫁边关。至此,一对有情人天各一方。
听说长公主远嫁后一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她的夫婿去世之后,她请求回到中原。
太后心疼女儿,皇上也愿意接纳亲姐姐,便派人将长公主接回了中原。
上一世,直到大舅舅死都没有再见到长公主一面。
上官婉凝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遗憾。
“凝儿,到了。”
上官夫人的呼唤拉回了上官婉凝的思绪,她跟随母亲一同下了马车,在太监的指引下从西门前往太后寝宫。
一路上上官筱筱都跟进了上官婉凝母女的步伐,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
御花园里,聚集了许多的名门小姐和朝臣贵妇,上官夫人一出现便被其他夫人们拉去找嫔妃们搞关系,留下上官婉凝和上官筱筱跟未出阁的姑娘们一块儿聊天。
众人都在不断的恭维着上官婉凝,把上官筱筱冷落在了一边。
这让上官筱筱记恨在心。
“诶,你们看,她就是长公主,长得可真漂亮。”
上官婉凝回头看去,只见一名容貌娟秀,雍容华贵的女子在宫女的簇拥下走来。
她也不过三十多岁,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上官婉凝只看一眼,就能够体会为什么大舅舅会难以忘情。
一群人围了上去,迫不及待的讨好着长公主。
长公主优雅得体的回应着,视线情不自禁的停留在了御花园那些含苞待放的海棠花上。
上官婉凝心头一怔,走到海棠花边吟了一首诗。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长公主的身子微微僵了僵,眼中闪过一道异样的光。
她看着上官婉凝,上下打量了一番。
这个肤若凝脂,明眸皓齿的小姑娘,竟然让她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
“你是谁家的姑娘?这首诗……是谁教你的?”
长公主的心莫名的颤抖着,脑海之中浮现出一张少年的脸。
上官婉凝移步上前行礼,答道“小女子名叫上官婉凝,这首诗是我大舅舅教我的。请长公主莫要见笑,我大舅舅是一介武夫,原本并不懂吟诗作对,唯独这一首,他时常念叨着。我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
长公主走过去将上官婉凝搀扶起来,目光更加柔和,轻声呢喃道“想不到……你都已经长这么大了……”
她清晰的记得,她出嫁的那一年,上官婉凝才刚刚满月。
一眨眼,恍若千年。
“走吧,跟我一起去见母后。”长公主牵着上官婉凝的手一同去拜见太后。
这样的殊荣,让其它许多女子投来了艳羡和嫉妒的目光。
上官婉凝的目的并不在此,她吟这首诗给长公主听,是希望她能够知道,这么多年了,当初的少年,依旧满心是她。
中午的宫宴上,皇上带着皇后、刘贵妃以及一众后宫佳丽和皇子们落座。
众人按照祖上规制给太后拜寿请安过后,御膳房开始陆陆续续上菜。
丝竹之声响起,更加衬托得歌舞升平,盛世繁荣。
“皇儿,哀家的宫里已经许久没有那么热闹了。”太后笑眯眯的扫视了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如今哀家看着这些年方二八的姑娘们,就像是御花园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嫩的能掐出水来。不得不承认,哀家老了。”
“母后,怎么会呢,您以后的日子可长着呢。臣妾若是没有您的指点,如何掌管后宫?”皇后给太后敬了一杯酒。
太后小小抿了一口,说道“难得今天人来的都齐,哀家倒是想要看看,谁家的闺女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名门淑女。”
说罢,太后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内侍太监会意的躬了躬身,做了一个手势,便有宫女手捧托盘而来,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哀家知道,你们平时在家里除了女工之外,也都学过一些诗词歌赋。你们面前的纸上各有一道不同的题,以此作一首诗,就当是给哀家的寿礼了吧。”
众人有些诧异,不过都想在太后面前好好表现,便迫不及待的将其打开。
上官婉凝的题目,是“叶”。
她简单的写了一首,不让自己失礼,也不显得太过出众。因为在场所有女子之中,只有她知道太后的真正用意。
上一世,太后的寿宴她并没有参加。
寿宴前一天,她吃了萧震霆送来的水晶糕,浑身都长满了红疹。后来细细回想,这分明就是萧震霆设下的局,故意让她不能参加太后寿宴。
因为萧震霆提前知道,这是太后想要为萧玉珏挑选太子。他怕她会被选中,上官家就会不得不站在萧玉珏那一边。
所以这一世,萧震霆昨天送来的水晶糕,她碰都没碰。
内侍太监将所有人的诗全部都收了上去,太后看过,便递给了皇后,两人都拿出了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相互交换着看。
“本宫原先听说,上官大人家的小姐,文采斐然,胜过状元郎。怎么今天……好像有失水准了。”
皇后的视线投向了上官婉凝,带着意味深长的探究。
上官婉凝暗暗叫苦。
两年前,她在醉仙楼饮茶时正好遇到了那一届的新科状元,她看不惯新科状元的盛气凌人,便和他当场比试。
结果,琴棋书画,她赢得满堂喝彩。
这件事曾传遍京城,成了一段佳话。
现在,却变成了麻烦。
而此时站在皇后的立场,她大概偏向于找上官婉凝做太子妃,用来制衡势力日益壮大的刘贵妃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