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半部经书,细说萧家往事(1 / 1)

我赶紧进屋里把爷爷的行医箱带上,那箱子是爷爷多年来行医随身携带的。但是他这次离开时并没有将它一起带走,而是把它留给了我。

行医箱子是个古旧的黑色木箱子,跟一般的行李箱大小一样,相当的沉重,大概有三十斤左右。箱子里装了一套医用银针,一些常备的急救用药,以及一些阴阳医师专用的辅助工具。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只杂物箱,因为里面放的东西千奇百怪的,绝对不会有人想到它是用来行医救人的。

如此重的一个箱子,若是一般的小孩子提着它赶路的话,确实是够吃力的。但对于我而言,这并不困难,从小在爷爷的训练下,我现在能够负重三十斤长跑二十公里的山路。

李二叔家虽然是爷爷家的邻居,但其实跟我们家距离有差不多三公里远。我们村子一共也就住了大概一百来户人,分散在整个山窝里。大部分村民都安居在山溪不远的沿岸,而我爷爷家跟李二叔家是比较偏僻的,远离了山溪,更靠近山脚下。

见我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箱子出来,李二叔二话不说伸手就接了过去,并催促道:“咱赶紧回去吧,我怕我家那小子快撑不住了。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我真怕白发人送黑发人啊1

我点了点头,把门虚掩上就跟着李二叔快步往他家的方向跑过去。

由于走大路的话弯弯绕绕,为了赶时间,我跟李二叔一致决定抄近路,那样路程只有两公里左右,不过得穿过一片小树林。

山间小道不利于赶路,但对我而言并不困难,因为这两年爷爷的训练里就有山路长跑这一项。

刚开始,李二叔还能跟我齐头并进,但跑了一半路程,他就被我甩在身后了。

“李二叔,还是让我来吧!我能行。”我伸手把木箱子从李二叔手上接了过来,对他坚定地说道。

李二叔喘着粗气,摇了摇头叹道:“呼呼…之前,我们家阿牛…说…说你多厉害…我还…还不相信!这回,我…我信了。走…咱…咱赶紧回去。”

我点了点头,把木箱子扛在左边的肩膀上,昂首快步带头边跑边对后方的李二叔说道:“李二叔,我就先走一步了,你随后跟上1

此时此刻,我也总算明白当初爷爷为何让我负重三十斤练习山路长跑了。在这种乡野地方行医,真的是个体力活,一般大夫恐怕赶路都够呛的。救死扶伤乃争分夺秒的事情,分秒之间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我并没有任何耽搁,迈起大步就直奔李二叔家里跑去。这段路我已经走过很多遍了,以前找阿牛玩,为了省事,我大多数都是选择从这条小道过去他家的。所以,如今即便是晚上,我不用看脚下的路况,依旧能够健步如飞。

如果走大路的话,无论我们再怎么赶路,起码也要十五分钟左右才能赶到李二叔的家里。但走这条小道,我只花了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就来到了李二叔的家门口了。

此时,阿牛家里灯火通明,除了婶婶的哭声,还有另外几个村民的说话声。

守在门口的村民一见到我跑了过来,立马对屋里喊道:“来了,来了。萧医仙来了1

长期以来,我爷爷都替村里人看病治伤的,而且收费都是随意村民自己给,久而久之大家都尊称他为萧医仙。

其实,我们家并非本地人,本地人都是李姓,姓萧的就只有我们一家。记得爷爷跟我说,我们一家是在四十年代初为了躲避战乱,随太爷爷逃难过来的。

我们家祖上就是行医的,那个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医生可是稀缺资源。所以,太爷爷很快就融入这个小山村,行医救人。收费随民意,这规矩还是当初太爷爷定下来的。

不过,太爷爷并没有在这里终老,听爷爷说,在他五岁时,太爷爷就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跟路过的民兵走了,到前线去支援全国抗战。

我的爷爷是太奶奶独自带大的,孤儿寡母的好不容易才熬了过来。然而,太奶奶至死也等不到太爷爷和两个儿子回来了。

我太奶奶叫关秀媚,是个大家闺秀,祖籍是山东人。地主家的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当初她之所以下嫁给我太爷爷,一方面是因为我太爷爷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身怀武艺。更重要的是,他救了当时的关老爷一命。

若无意外,作为游医闯荡江湖的太爷爷也许就定居在太奶奶关家所在的小县城了。然而,在二儿子出生后两年,全面侵华战争就爆发了。东三省是最先沦陷的,太爷爷护着关家老少一路逃亡,整整逃亡了四年,一路由东北逃到了华中,然后又逃到西南。

在到达四川时,太爷爷他们和关家的人走散了,无奈之下太爷爷带着妻儿继续走到了贵州大山里,也就是我和爷爷现在定居的这个小山村才最终安顿了下来。

我爷爷是在这里出生的,就在他五岁那年,一支民兵部队路经我们村时,把伤员留给村民照顾。

太爷爷帮伤员医治好伤势后,那些民兵坚持要离开,要赶往前线继续抗战。太爷爷毅然决定随他们同行,而十六岁的大儿子和十二岁的二儿子也追随而去。

爷爷跟我说过,他大哥跟二哥是太爷爷亲手培养的阴阳医师传人,小小年纪就很有本领,与同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而爷爷的阴阳医术多半是靠自学的,太爷爷只来得及帮他完成筑基,就已经随部队的人离开了。也庆幸太奶奶知文识字,否则爷爷也看不懂那部祖传的《阴阳医术经》。

爷爷跟我说过,我们这部祖传的医经其实是残本,还有半部医经不知去向。当初,他自学阴阳医术,也曾问过太奶奶。太奶奶的答复是,我爷爷的医术跟太爷爷确实有相当的差距,但自她跟太爷爷一起,这部医经就是残本。

至于下半部医经,可能只有太爷爷知道去向了。而今是不可能问太爷爷了,所以我们后人要想修习下半部的阴阳医术,几乎是无望的,一切随缘。

直至我上大学后,我才知道太爷爷萧济曾经在一个隐世宗门修习医术,半部《阴阳医术经》也是从那里带出来的。

那个宗门叫阴阳医宗,是一个以医术入道的宗门。阴阳医宗太平盛世不开山门,开山门必为乱世将至。

萧济年轻之时便拜入了阴阳医宗的外门,学习治病救人的医术。在阴阳医宗,外门弟子只能学习普通的救人之术,内门弟子则可以修道,所学为《阴阳道经》。

门中所修的《阴阳道经》都只是拓本,是老几代宗主凭借经验积累所著。而真本《阴阳道经》早就随开山医祖一起消失,不知所踪。

医祖只留下了被撕烂的半部《阴阳医术经》,由于医经只修医术不修道所以不被重视,直接就被丢弃在外门的医术藏经阁里。作为一本残本医术经书,即便丢到门外藏经阁,依旧无人问津,蒙尘多年。

直至萧济进入藏经阁翻阅医书时捡起了它,萧济学医天赋异禀,完全沉浸于《阴阳医术经》中神奇的救人治病之术,其中的阴阳理论更是让他醍醐灌顶,经过多年摸索努力,他甚至为自己成功筑造了伪天基。

以当时萧济的天赋,已经足以拜入内门了。然而大清将亡,华夏将乱,宗门大开山门鼓励外门弟子出山济世救人。

年轻的萧济毅然带上半部医经出山门济世救人,由于半部医经是残本,长老并不在意,任他带走。

不久后,阴阳医宗的当代宗主药千愁,发现要想找到真本《阴阳道经》的下落,必须先修习《阴阳医术经》,方能得到药祖留下的指引。

他立即到外门藏书阁翻找《阴阳医术经》,几经周折才得知那半部残书已经被一名外门弟子带出山门。

阴阳医宗曾派人去追回萧济,希望把残经带回宗门。然而,恰逢乱世,兵荒马乱,人海茫茫如何找一个人?耗费多年未得,他们甚至以为萧济已经死在战乱之中了。

这些,是阴阳医宗的宗主药千愁亲口告诉我的,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