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四 彗星(1 / 1)

不过去柯伊伯带寻找小行星,也是势在必行的。

因为不同于木火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的小行星,接收到的阳光,几乎等于零,常年处于冰冻的状态。

常年处于接近于绝对零度的低温下,上面的充斥着氮冰还有水冰, 冥王星这个体积最大的矮行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按照探测,它的里面甚至可能有一个液态的海洋。

光是冥王星上面的水,就可以满足未来火星的需求。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月宫基地还没有办法,把这一整颗矮行星拖进内太阳系。

即使能够把它拖进来, 也没有办法安置,毕竟它太大了, 又没有办法和火星之类的行星融合在一起。

不过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上面的水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而太阳系的绝大多数彗星,都是发源于这里。

除了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能够穿越木星屏障,深入内太阳系的彗星以外,绝大部分的彗星,其实都在外太阳系运转,因为从来不曾靠近太阳的缘故,它们的慧尾几乎不可见,也不能显示出它们的身份。

在宇宙中,水其实并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但是干净,能够适合饮用的水, 真的很少。

杨青计划至少在柯伊伯带,捕获超过一百个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彗星,送到火星上,充当水源。

毕竟水才是生命之源,没有足够的水,就算火星被改造成一个空气温度都合适的星球,它也建立不了自我循环的过程。

在杨青的目标,还有挣脱束缚的小嫒,共同作用下,月球上的面貌,顿时日新月异起来。

仅仅是面对着蓝星的这一面月面,仅仅三天时间,铺设的太阳能面板,就超过了一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个速度,还在以每天五千平方公里的速度咋递增着。

由此引来的后果就是,白天的时候,都难以掩盖月球的光彩了。

镜子一样的太阳能面板,吸收光子的同时,还把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阳光, 重新反射, 回到了宇宙中。

这种反射虽然在经过了三十八万公里的距离以后, 已经彻底散射,没有了能够刺眼的光芒,不过却也让月球明亮了许多。

一点点的耀眼斑块,在一大片略显黑暗的背景下,显得越发刺眼。

一些早就开发的矿场,这次也是全力加速生产,生产出来的原材料,纯净的钛,铝还有铁,都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基地这里来。

铝的储量很丰富,在月球缺乏氧气的背景下,深埋的铝土矿中,同样掺杂着大量的单质铝或者铝合金。

其实在真空条件下,铝的物理性质,绝对不比钛差。

它更轻,组成的合金硬度同样可以与钢铁媲美。

更重要的是,它的切削加工性能远比钛合金更加优异,而且铝的生产,也相对简单。

所以在全力扩产的背景下,新的机器人,主要以铝合金为主。

现在有了足够原材料供应,在只能生命的引领下,机器人工厂,展现了无以伦比的效率。

第一天生产的机器人,数量就只有一千台,这已经是机器人工厂的最大产能了。

第二天,这个数字就扩大了一倍,达到了两千台。

第三天,四千台。

第四天,八千台。

机器人的数量几乎以指数级,网上攀升着。

刚刚组装好的机器人,第一时间加载能源模块,也就是一个灵石能源转换核心,马上就投入了工作。

现在限制机器人数量进一步提升的,已经不再是机器人躯体的生产,而是它里面,能源核心的储备数量。

幸好能源核心里面的符阵,算不得多么复杂,激光雕刻之后,由一个进入炼气期的弟子激活。

一个炼气期的弟子,他可以在一天内,激活一千个这样的符阵,基地里面三十多个炼气期弟子,也只能激活三万多个。

所以这个平衡在第六天的时候,就被直接打破,符阵已经不足以满足小嫒的生产需求,于是一个个开肠破肚的机器人,就被整齐地摆放在车间内部,等着能源模块填装后,投入使用。

幸好这时候,全月球绝大多数的矿点,都已经被小嫒占据,并且开始铺设太阳能板,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开采工作,所有的机器人矿工并不需要一次性到位,慢慢填充即可。

同时建设的远不止这些,在距离基地不远的地方,挖掘机,推土机再次开始了平整土地,漫天的烟尘飞起落下,给月宫上面,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月壤。

这里将是一个大型的工业区,前面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飞船区。

未来火星上面十几个大型平台,给火星反射阳光增温,增加火星引力,以及星际飞船停靠区,所有的部件,都将在这里生产。

这些大型平台,未来可能还要承担一部分太空原料处理的工作,毕竟未来火星改造完成以后,除了那些能够循环再生的生物材料,本身的矿产,显然是尽量减少开采的。

毕竟是好不容易才增重过的星球,总不能再次把它挖开吧?

飞船区生产的就是那种可以拖曳小行星的小型飞船。

为了兼顾飞船的质量还有月球的矿产,这些飞船的船体和主要部件,都将由铁合金构成。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试验,能够耐受接近绝对零度低温的铁合金,就被应用到飞船的外船体上面。

虽然钛合金的强度可以媲美钢铁,不过这次全新的铁合金配方,在强度上,第一次把钛合金远远抛在了身后。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方面,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够轻,这对于传统火箭发动机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然而在有了引力发动机,还有近乎无限能源的聚变反应堆面前,这点优势就变得荡然无存。

虽然就算在太空中,质量小的飞船,也有着机动性,或者节省燃料的优势,不过这点优势,在太阳系内部,并没有更大的意义。

被铲车挖开的月壤,第一时间会被送进采集室里,进行高温蒸馏。

里面的氦三,水分,以及某些易分解矿产,都将在高温蒸馏的过程中,被分别收集起来。

未来氦三会被浓缩,水分也被电解,里面少量的氚,还有占据百分之二十的氘,将被分别液化,充做核原料。

按照小嫒的预计,基地这次准备生产超过一万艘飞船,需要的核原料也是海量。

毕竟为了拖曳小行星,它们的反应堆都很大,一千万千瓦的聚变反应堆两座。

空船前往小行星带,只要开启一个反应堆就够了,而拖曳的时候,非要两个反应堆一起发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