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女冥行(1 / 1)

“君上,臣下认为这女人一定是个妖精,她速度太快,简直动如疾风闪电,我都没看清怎么回事就挨上了。”仲伯说:“我们快走吧,万一她反过省儿来再回来,我们多少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啊,好,走,快走1

君臣三人急急忙忙,就象漏网之鱼一样仓皇跑下了山,到了山半腰,义伯带着士兵接住:“君上,怎么了?卫士们呢?仲伯,你怎么受伤了?”

“咳咳,唉,一言难经…”仲伯捂着胸口一脸的痛苦,满手是血。

“这到底怎么回事?”义伯更惊讶了。

仲虺顾不得解释,急急忙忙地说:“走,快走,快点回营再说,这里太危险了1

回到大营,商汤就召集众将士开会,仲虺把绘制的温邑城内的地图给众人看,然后命令随军的工匠,赶造大弓,让有虔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准备焚烧温邑城内的粮仓。

可不知道怎么的,商汤眼前一直有那红衣女刺客的影子晃动,挥之不去,那靓丽的面容和凶悍的身手,竟让商汤迷恋不已。

他让仲虺想办法打听那女子是什么人,听那女子说是温国人,那么十有八九就是有苏氏的人,而且是贵族,否则她戴不起金环,也穿不了那么华丽的衣服。

结果,仲虺没费多大事就打听明白了,回来禀报商汤,那个女刺客可是温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温伯卞的哥哥伯段的女儿女肖(或写作“女娋shào”),还有个挺恐怖的绰号,叫“女冥行”。

伯段本来是温国的世子,许多年前,温国西边是一个氏族部落因为地盘的问题和温国发生了纠纷,打起来,伯段带兵去征伐,十一国请服,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在伯段的战车上做了手脚,弄坏了车轴,伯段从战车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回来不久就不治身亡,所以老二仲卞才继承了温国的国君之位。

伯段留下唯一的后人就是女儿女肖,女肖七岁的时候,母亲又染病去世了,她成了孤儿。

就在这一年,在嵩山女学的大师(校长)李昭灵夫人云游到温国,乞食于温伯卞,温伯卞早就听说昭灵夫人的大名,而且还沾点亲戚,伯卞的母亲析嬴是奄方之女,和李昭灵是同宗,故隆重予以接待。

所谓同宗,是因为李氏也是出自皋陶、伯益之后的嬴姓。

皋陶曾经为帝舜的大理,其后人有一支就为“有理氏”,因为“理”、“李”音同通假,所以也作“有李氏”,简称“李氏”。

有李氏的高祖是伯利,也叫李利,奄方人,为有虞氏的虎贲,是武将。

到了夏后孔甲的时候,李利有个后人叫庆宾,后世书里称“李庆宾”,在嵩山修道,白日飞升,被云龙下来迎走了,后来被道教尊奉为“北元中玄道君”(《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明确地说李庆宾是皋陶之后)。

李氏这一支从帝舜的时候就当武士,所以有祖传的武艺。到了李庆宾这代,他们的武艺中有一种秘技,叫“猿戏技”,包括徒手搏击和击剑术,据说是他们祖上的某位高人,观察山间猿猴戏耍搏斗而悟出来的一种搏斗技术,不知道和后世的“猴拳”有没有关系。

李庆宾的时候,他建立了嵩高庠序,一边修道,一边教授弟子。

根据古书的记载,三代以前的有虞氏之时就开始设立学校,教授贵族子弟,名称说法各异,比如《孟子·滕文公上》里夏代称为“校”,殷(商)代称为“序”,周代称为“庠”,可《礼记·王制》里又说“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说明有虞氏的时候就有“庠”。《礼记外传》里则说有虞氏时期称为“庠”,又称“米廪”;夏代称为“序”,殷(商)代称为“瞽宗”,周代称为“辟雍”(诸侯的称为“泮宫”),没个固定的说法。

本来,古代的这种庠序学校是用来养老的地方,是官办敬老院,但是里面的退休者大部分是年高德昭的贵族或博学的官员,他们在养老的同时,还有一项任务是教授年轻的贵族子弟,后来就逐渐成了学校。

当时的学校,主要不是学文,而是教习武艺、培养武士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武术学校”,因为三代之时人们尚武,这是主业,学文是副业。

老师分三类:师、傅、保,都有大、少(小)之分。其中的“师”就是军队中的统帅,最高的称为“大师”,即太师,一般是学校的头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把教书育人的人称为“师”的原因。

当时的学校,都是官办,除了天子办,诸侯也办,还有一些小的方国或氏族,缺少师资力量,怎么办?就大家一起出资,请一位或两位能人来公私合营办学,以争取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李庆宾就是被嵩山附近的一些小国、氏族(包括一些野蛮人部族)推崇、协助,开办了崧高庠序,推为“大师”,即校长。开始主要教习这些附近国族的子弟,后来名气越来越大,整个天下万国都知道了,纷纷来资助,同时把自己的子女亲属送来学习,崧高庠序一时鼎盛。

当时中原及周边万国林立,争斗不断,大家都需要最好的武士,尚武之风浓厚,所有贵族都要学习武艺才能被重用,好的庠序是最受欢迎的,很多这种半官半民的庠序为生存计,教学质量都高于王家或诸侯办的庠序,所以很多公子王孙并不在自己家的庠序学习,而是跑到外面的一些私学去上学,比如夏桀所学习的东昆仑庠序,其实也是一个半公半私的私学,受到夏王室的资助。当时东昆仑庠序和崧高庠序是最有名的两所私学,一东一西,各分天下。

李庆宾也趁机开始收徒弟,一方面是传授道术,普及修仙服食、强身健体的方法(这也是后来被道家尊崇的原因),一方面是传授武艺,为附近的一些方国氏族训练武士

当然,他对普通的学生只是教一些常用的御、射、剑之类的普通武艺,只有极个别的优秀的弟子,才会被传授“猿戏技”,学成者也寥寥无几。

李庆宾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李灵飞,女儿叫李昭灵(也有写成“灵照”的),都在嵩山修道。

其子李灵飞在道教中更为有名,怎么了呢?因为据说他是老子李聃的父亲,这就太牛叉了!

根据《道德真经集解》的说法,是太玄玉女自九天降为天水尹氏女,名“益寿”(《岘泉集》认为名“婴敷”,他书又说名“宝”,反正都是瞎编的,所以大家说得都不一样),嫁给李庆宾为妻。

商王阳甲十七年的时候,太上老君的精魄化为流珠进入玉女的口中,玉女就怀孕了,整整坏了八十多年,在商王武丁九年的时候才出生,到了周文王时,被聘任为周的收藏吏——这些也都是道家的说法,这里只是提提大家知道就行了。

李庆宾去世之后,嵩高庠序由他儿子李灵飞接管。

李灵飞因为人长得高、白、帅,相貌英俊,潇洒帅气,人送外号“玉郎”,后来道家称他为“太保玉郎”。

而实际上在夏末商初的时候,李昭灵比他哥哥李灵飞有名,当地人称她为“李仙姑”或“昭灵夫人”,因为她结过婚,可不幸三十岁的时候丈夫去世,她守了寡,有一个女儿,叫元燕,据说是李昭灵梦燕子入怀所生。

李昭灵不仅精通医术,能起死回生,最主要的是她开创了嵩高女学,专门收女弟子,除了教习女德、女红、医药、音乐、歌舞等等知识技能之外,专门挑选一些女子训练成女武士,更准确点地说,是女刺客。

她教的武艺叫“猿击术”,是她从“猿戏技”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闪电杀人技术,她认为大多数的搏击、击剑的招数都无用,尤其是女人,力气弱小,和大男人面对面地去拼斗厮杀根本不现实。

所以,她只劝猿戏技”中的速度和灵活性练习,然后把剑术里的招数简化为斩、刺、劈、挑、抹五字诀,暗合五行,只让弟子苦练攻击速度、力量和用五字剑诀的精准击杀,一般就是采用突袭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简单的招数一击成功。

据说春秋时期越国的越女就是白猿变化成猿公教给她剑术,传下来“越女剑”这门剑术,也是以轻捷快速取胜的剑术,可能彼此有什么关联。

这些女刺客在各方国的纷争中往往能出奇制胜,大受各国的欢迎,西方各国(包括戎狄诸部)一些贵族纷纷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嵩高女学去学习,但是真正能入科学成毕业的,百无其一。

一是昭灵夫人择徒甚严,百里挑一,选中的才入科成为入室弟子;二是“猿击术”的修炼既艰苦又危险,根本不是女孩子所能承受的,除非那些毅力和体力超强的,所以许多弟子都是半途而废,入科的也有许多学不成的。

昭灵夫人在温国看中了只有七岁的女肖,觉得是棵修道的好苗子,就征得温伯卞的同意,把女肖带去了嵩山,一去就是九年,三年前女肖才回到温国。

司马艮带领军队去讨伐七个叛乱的氏族,这七个氏族就是当年十一个氏族中的成员,他们的首领都非常勇猛好战,还有不少能打能拼的勇士,司马艮有点搞不定。

女肖主动提出来帮忙,结果,她很轻松地刺杀了三个氏族的首领,还有他们最厉害的五名武士,反叛的氏族顿时群龙无首,温师因此大获全胜,而女肖也因此名声大噪,温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送她的绰号叫“女冥行”。

据说在幽都地狱中有种官职叫“冥行人”,简称“冥行”,是在幽都入口处专门接引死者亡灵到幽都地狱的官职,类似后来传说中的勾死人黑、白无常。这个女人杀人如割鸡,人们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外号,非常有名,所以随便找个人问问就能知道她是谁。

商汤听完仲虺的汇报,一挥手:“本侯要娶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