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景昌帝钓鱼执法(1 / 1)

王府宠妾拜相了 皎兮 1046 字 2022-09-17

唐清江讥讽地说:“贤妃娘娘可不只有王爷一个儿子,收拾一下进宫去吧。”

景昌帝依旧在御花园接见她,不过御花园大不同了,修了水渠和池塘。景昌帝也大不同了,穿着道袍,拿金鱼钩钓鱼。

礼毕,景昌帝扫了一眼苏怀瑾:“你面色瞧着不好。”

“多谢陛下垂问,说出来怕陛下耻笑,臣担心科举不第,没睡好。”

“中不中举,对你很重要吗?”

“是啊,臣想凭自己的本事做官,哪怕做个小小的知县也满足了。”

景昌帝笑:“你想去西北找他吧。”

苏怀瑾低头:“陛下英明,果真什么都瞒不过陛下的法眼。陛下,若是臣没有中举,能不能也让臣去西北做个小官,县丞也行,文吏也行。”

景昌帝摇晃着金灿灿的鱼钩:“西北又穷又苦,你何必一定要去那边,让他回来找你不就好了?”

这句话是鱼钩,如果苏怀瑾张口就否认,说饶祈年没回来过,就是不打自招,就上钩了。

苏怀瑾一脸惊喜,跪在地上:“谢陛下恩典。”

景昌帝放下描金鱼竿:“朕没说让他回来。”

苏怀瑾的失望溢于言表,脑子一抽,来了句:“念念也该添个弟弟妹妹了。”

在景昌帝复杂的眼神中,面红耳赤,仓惶起身:“啊,陛下,那个,臣失言,臣请告退。”

景昌帝摆手:“退下吧。”

“谢陛下。”

苏怀瑾转身,起初还能一步步地疾走,后来索性一溜烟跑了。

“哈哈哈。”景昌帝开怀大笑,“来人,去打探打探,柳明成有没有中举。朕是该再添几个孙子了。”

内使很快就回来了:“禀陛下,那柳明成中了举人,是保定秋闱榜第二十三名。”

景昌帝大为意外:“名次还挺靠前,她是真的一心想去做官啊!”

他毫不怀疑“柳明成”的秋闱成绩有假,在整个朝堂打压广陵王一脉的大环境下,王家、李家都盯着他们呢,唐清江不敢这样操作。

景昌帝问:“唐府什么情况?柳明成是不是高兴疯了?”

“没有,唐尚书说往年秋闱,河北最多有十几个人中进士,广安侯想中进士还是挺困难的,安排他去西山书院读书了。”

景昌帝满意地点点头,唐清江就这一点比较好,无论怎样的顺境,都不飘。老七少年即离京就番,没长歪少不了唐清江的功劳。

此刻,苏怀瑾一脸阴郁地找上唐清江:“表哥,有件事情,需要向您讨个主意。”

唐清江挑眉:“什么?”

“李贤妃请罪的事情,要不要告诉王爷?”

唐清江摇头:“我也没主意。写信怕路途遥远,层层转交泄密,若让陛下疑心我们监视皇宫的举动,就危险了。不说吧,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对王爷是致命的危险。”

苏怀瑾下意识地将身体前倾:“表哥认为该说,只是没有好办法告诉他?”

唐清江点头。

苏怀瑾抿嘴:“我有办法,表哥若认为该告诉他,就交给我吧。”

唐清江点头:“再嘱咐王爷,小心身边的人,行事谨慎些,别被抓到了把柄。”

苏怀瑾一一记下,踟蹰:“嗯,表哥,还有件事情。”

“什么?”

“我之前以为是王家跟踪王爷,想踩着王爷让三皇子上位嘛,然后,就——”

唐清江接过她的话:“清空了天字号国库,但没想到王家又补上了窟窿,徒劳无功,是吧?”

苏怀瑾低头:“我还清空了人字号国库。”

唐清江疑惑:“你动了人字号国库?奇怪,王家怎么毫无反应?”

苏怀瑾低头:“我确定我没拿错。王家还无知无觉,他们对边关将士的口粮真的是毫不在意啊。”

唐清江起身:“这倒是个好机会,或许,真应该让三皇子回京。”

苏怀瑾看着他,让哪个皇子回京,不都是陛下的一句话吗?可在唐清江看来,这些是他能作决定的。

偏事实就是这样的,唐清江能影响景昌帝的决定。

第二日朝会。

工部尚书李策率先出头:“臣有本奏。”

景昌帝神色淡淡:“说吧。”

“臣弹劾户部尚书王汉生玩忽职守,致使人字号国库空虚,边关几十万将士的粮饷没有保障,危及大魏的命脉啊。”

王汉生矢口否认:“陛下,官仓粮食存得满满的,好好的,请陛下放心,臣绝不会耽误给边关发放粮饷。”他意识到人字号国库出问题了,但给边关发放粮饷的时日还很长,他有时间补上亏空。

再多的粮食,也不及户部尚书的官位值钱,只要能占着这个位置,想要多少钱都用。

这也是为什么苏怀瑾怎么偷都没用的原因,分配机制没变、世家依旧掌握绝大多数资源,能够掠夺大量的财富。

靠偷,是偷不垮世家的。想搞垮世家,还得是在朝堂上把他们干下去。

景昌帝说:“能保证边关用度就行。”自从饶祈年离京,景昌帝就不偏向李家了。

李策有些慌:“可陛下,边关将士的需求,不是死数。户部总是找各种理由削减边关的粮饷,边关将士怨声载道,这是事实。”

王汉生说:“非也,陛下,边关向朝廷要的粮饷,远超他们实际需要。臣虽然每年都没满足他们的要求,但边关多年来也平安无事,没有因为粮饷出过问题。”

李策痛心疾首:“陛下,等到出大问题就晚了啊!如今国库亏空,已经到了令人惊悚的地步了,求陛下严查。”

朝廷派系争斗,一般都是各派一个小官互相攻击,很少尚书级别的直接出面。李策亲自下场弹劾,想来是有真凭实据的,能把王汉生扳倒的那种。

要是王汉生退下去,让谁上来?如何限制李家?

景昌帝很头疼,不想为他们费心:“唐清江,你看呢?”

满朝的目光都集聚在唐清江身上。

唐清江手执牙笏,从容出列:“今日在大朝会上争论此事,不光满朝文武瞩目,天下百姓也关心,便是史书上,也要记载的。臣建议陛下彻查此事,给天下黎民和后代子孙一个明确的答案。”

帝王,没有不在意史家评价的。唐清江就是利用这一点,迫使景昌帝彻查,砍下王家一条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