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岳侯未曾说明,想来正在盘查。”皇帝言至此处,话锋一转,对着罗保朝道“平甫,有一件事,你帮朕细细想想。”
“臣自当言尽。”
皇帝抬手让大责太监起身,方道“去岁元月,你曾提议将东都城内的火市关停,为京畿安全着想,城内除了宫中造办处,一律严禁参与火药等物的制作,当时,是谁反对你?”
罗保朝当即明白过来,肯定着答道“满朝文武,只有一人反对,便是已死的三寺总统,尤济事。”
“当时,尤济事反对,是为着火药一行的税利,我朝除了盐铁不放,其余都尽可能归属民间,火药一物,自从上庸造出来火刹车,南江国造出来流火机,战场之上有了它便不同了,为了能够大批量产火器,多向民间安排买办,加上税利的确很多,朕便未应允你,反倒信了尤济事,看来今日,尤党贼心不死,还有余孽。”那次争论之后,虽然将兵部的火器司搬到了北城外,可是坊间的火市还在,说到底是留了隐患。
“尤党牵连之人众多,官家已经全数关押,难道还有漏网之鱼?”一旁的申乃安不觉问道。
皇帝微微颔首,继而吩咐道“审山瀚,告诉伯岳侯,让京兆尹负责此事,再速传官博识进宫,另让长门宫殿外侍驾。”
罗保朝暗暗忖度着,心里头明白了皇帝的举动,于是道“官家,那臣与申大人先告退了。”
皇帝点头示意,接着道“今日西塞的事情尚未有定论,你们今夜就在宫中留宿,就去建章宫的偏殿吧。”
二人恭敬领命。
他们刚转身要走,皇帝又急忙道“对了,勿睡熟,朕夜里再宣。”
“是。”
他们退下后,皇帝又对一旁的审山瀚道“请皇后的时候,顺便也把沈妃一并宣来。”
审山瀚低头领旨,也下去了。此间唯余皇帝一人,他看着面前的一盏高足云上灯,火曳摇似舞,映在海纱边,他陷入了沉思,最近的东都,未免有些太混乱了。
亥时已尽,皇后和沈妃正在明政殿外候着。大责太监搬来了两把椅子,又多掌上一排灯,立在一旁,殿内,皇帝正和官博识议事。沈妃望着里面,心里十分不安。
王皇后怀里抱着一张软毯,一旁的宫娥手里捧着一盏铜灯,还有端茶的,奉香的,以及捧经的。她是奉旨侍驾,都是按着礼仪规矩安排,可一旁的沈妃就如坐针毡了,本是不配坐着,可是王皇后赐了座,她不能不坐。
“沈妃,最近二公主的课业似乎有些怠慢。”王皇后没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沈群梅一怔,方才欠身道“是臣妾疏忽了。”
“旁的也就罢了,作为表率,三公主如今也跟着不学好了,你看看今日在学堂,她们都做了什么——顶撞师长,女儿家心思、言语如此诡异,沈妃就是这么给陛下抚养二公主的吗?”王皇后眼眉一斜,看着十分不满。
沈群梅哪敢辩驳,只能认错,“皇后娘娘训诫在理。”
“在理?只是在理,本宫也懒得跟你费口舌,放眼如今宫内,除了你,可还有人能与本宫平分秋色,训诫你是看重你,可别丢了你们沈家的脸面。”她许是等得无聊,才拿沈群梅戏谑了一番,心里并非是多大的仇恨,也没有妒怒,只是闲来调弄一番。
沈群梅应道“臣妾知道了。”
言罢,殿门被轻轻打开,便有内监送官博识出来,大责太监便转身去迎,两人相互交谈了几句,大责太监便回身报知“皇后娘娘,沈妃娘娘,官家殿内宣见。”
王皇后先起身,驻足片刻,斜睨着沈群梅道“个中轻重,你小心掂量着。”
沈群梅不敢不惶恐,战战兢兢地起身随她之后入殿。殿内灯火稍暗,王皇后心里亦是忧虑起来,即低声吩咐道大责太监“你速去换上几盏新灯。”
“不必了。”皇帝在龙书案前似是听到了这句话。
王皇后闻言,又是忧虑,忙走上前去,劝道“陛下夜间总是这么昏暗,仔细眼睛,审山瀚,还不速去换上新灯。”
“夜里头太明亮了,反而不清楚了。”皇帝温温道。
说话间,沈群梅来至在帝后面前拜倒行礼,口称“陛下圣安。”
皇帝闻言即抬手示意,酸涩的眼睛略睁了睁,便道“夜深至此,别拘着礼了,坐下就是。”大责太监此时领着四个小内监来上灯,又有宫娥勤谨奉茶,王皇后顺势就坐在了龙书案边,沈群梅则居下而坐,不敢逾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