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贤者(1 / 1)

天鹅大酒店之中,李宪看着面前这几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有些恍惚。

陈冬升和李诚儒一共带了六个人过来,这其中,有一半他不认识。另外的一半,哪怕是面孔改变不大,也和二十年之后的那些大佬们没办法联系到一起。

不论是形象,还是气场。

来人之中,李宪第一眼就认出了冯伦。大名鼎鼎的万科六君子之一,日后和王健林摆在一起作比较的人物。

只不过,现在是94年。

虽然此时的万通已经在海南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并且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京城成立了,万通实业这个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可是冯伦此时的身价,还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的地步。

另一位是陈平,陈冬升的弟弟。现在还名声不显,事实上日后这人也不怎么出名。

不过要说他马上就要创办的宅急送速运,名头还是响当当的。可陈冬升的这个弟弟虽然是宅急送的创始人,但后来在企业遭受危机的时候真心表现的怂到了极致,后来真正让宅急送做起来的,则是他和陈冬升的大哥陈显宝。

剩下的那位叫郭凡生。这位爷也不简单,虽然在日后发展的道路偏了,不过在电子商务刚兴起的千禧年左右,郭凡生凭借“慧聪网”以及B2B模式,名望和阿里马芸不相上下。

剩下的三位,李宪实在是没有印象。

不过能在这个场合出现,想必也都是大佬。

这些人和陈冬升一起出现,李宪一点儿也不意外。

陈冬升在没下海之前是在务院发展经济中心做宏观经济研究的,妥妥的学术派。就算是下海经商了,也脱离不了学者的做派。

总喜欢搞搞理论什么的。

92派企业家这个概念,李宪之前已经听他叨叨过。想必现在是想通过自己的小圈子,把这个概念正式的提出来了。

中华商人都喜欢搞圈子,而在场这几个李宪认识的人,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者说后来名震中华商界的92派,其实就是个大号的同好会。

以陈冬升为中心点,中国诚信证券的老大毛振华是他的同学加铁哥们儿。中国国际期货经济公司,后来的元明资本合伙创始人田源是陈冬升和毛振华的高三同学。冯伦这头,又和陈凡生是国家体改委的同事。包括什么潘石亿,王功全

反正都是熟人。

“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李宪小老弟儿,去年拍卖行开业的时候结识的,着实帮了我不少的忙。人仗义,没的说。”

陈冬升风尘仆仆,但是看得出来很开心,带着一群人进了门儿之后,便热络的介绍开了。

在没回到这个年代之前,大学时代的李宪曾经很多次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和这些商业的大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但是当这一天以一个自己绝对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的时候,李宪发现自己竟然丝毫没了意象之中那愉悦和激动的感觉。

就像是身处在贤者时间一般,满心只有平静。

当一个人什么经历都没有的时候,他想的东西,和经过里之后所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这些人走过的路,李宪现在正在走。

所以即使知道这些人日后将会是何等的辉煌,他心里也丝毫升不起来敬佩或羡慕的感觉了。

或许是李宪太过年轻,众人倒是没对他表现出什么特别的热情或者特别的冷落。

在入座之后,便各自闲谈起来。

可能是在来之前陈冬升谈起了关于“92派”这个概念,大家伙有很深的感触,落座之后,便各自说起了关于92年左右下海的这批人的状态和境遇。

“其实要我说,咱们这批企业家还真得有个圈子。你说说,咱们这批人有什么呀。娘不亲舅不爱,要嘛嘛没有,就凭着不怕死在社会上混。再不抱个团取个暖,还可就真成了没组织的人了。”一个名叫刘丞辉的人开口说到。

“老刘这话说的在理儿。”郭凡生喝了口茶,笑道:“咱中华不像是西方,有钱人才投资才下海,就算是没钱,起码开办费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借贷着。咱这是没钱才投资,才经商。起点上就惨的跟没妈孩子似的,两手空空的创业,特么坑蒙拐骗偷赚钱办企业,提心吊胆的跟政府打交道。所以说东升要搞这个商会,我是举双手支持的,至少有这么一个圈子,可以让政府看到咱,眼里有咱呐。”

李宪坐在李诚儒身边儿,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胡侃,心里一阵阵的日狗。

92派是个什么群体?

从后面往前看,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陈冬升冯伦这种本身就有政府背景的商人。

你们这群企业家里的高帅富在这装可怜,有没有想过老子的感受?

众人说了半天,一旁的陈冬升见李宪傻坐着不吭气儿,拍了拍额头,刚才跟进门的时候众人谈兴正旺,介绍李宪的时候草率了一些。

“大家伙,李宪小老弟今年二十二,别看年纪小,生意做得可大。新北集团的董事长,说这集团你们可能没听过,邦业白酒业就是新北集团的独立子公司。也是咱们同道中人,前年的时候在邦业林业局商业局下来的。要是按照这个标准,也得分到92派里头。”

哎呦、

众人再看向李宪的目光不一样了。

邦业白酒业三千二百万拿下央视标王,这事儿现在中华商界里边可是少有不知道的。

标王企业的所有人,二十二岁!

按照这个标准,虽然李宪跟在座的众人相比不是混的最好的,但也绝对不差了。

刚才众人讨论的时候冯伦一直没说话,不过现在听了陈冬升介绍,立刻对李宪来了兴趣。

“李老弟,冬生提出的这个概念,你怎么看?”

李宪笑了。

他能怎么看?

虽然陈冬升一直把他当成同道里的人,但是李宪对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并没有多少的归属感。

从根儿上说,他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嗯……”

抿了口茶,李宪觉得面对这么多的大佬,不装个逼,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陈哥想要搞这个圈子,我感觉是好的。不过刚才几个哥哥想要抱起团来取暖,这个想法我认为不妥。

我们所在的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商人能够在社会体系里头占据主导位置的时候不多,往前推一千年,也就晚晴洋务运动,民国和现在。”

这个观点倒新奇,李宪还没说完,众人便不自觉的互相对视,点头表示认可。

李宪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笑道:“从建国到现在,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我感觉只有在两个时段集中出现过。

一个是邓公第一次南巡,从那儿之后,才有了柳传知、鲁冠球、张瑞敏、王石包括任正非在内的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如果按照陈哥的说法,这一批前辈应该叫做84派。这批人应该说是从无到有,很好地把握了短缺经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在,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我认为我们这一批响应经济体制改革而下海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在责任上和老前辈们不一样。现在商品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结构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从有到强!

更多的,是要让国人,让世界看到我们新一代中华商人的面貌。通过我们的企业去造福社会,通过我们的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从而兴盛我们的国家。我感觉这才是我们的使命,才是一个商会应该有的格局。”

这话说出来,包房里没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