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和明世宗这哥儿俩都企图反抗,武宗是自己调皮,用胡闹的法子来挽回皇权。
世宗是性子坚刚如铁,上来就敢和杨廷和明争暗斗,大礼仪的事,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对抗。
世宗当时是赢了,但事后的几十年,还是输了。
到他儿子穆宗年间,大臣干脆就明说了,皇帝您老回宫里多生几个娃是正经,没事甭跟我们在这儿起腻了……
没有权臣,光凭一个内阁就能到如此地步,而现在摆在皇太子前头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仅是张佳木一人专权,还犹有机会,但现在张佳木所做的一切,就是和文官彼此合作,划定地盘,重新整理分配权力。
这是当年明太祖做过的事,驱除残元,重新定下规矩,大家来遵守。而等张佳木的新规矩一条条定下来,制度是他创立,官员由他选拔,就算是文武分途,将来太子即位想对付此人,放眼天下,除了一些有限的武力和勋戚亲藩会跟随外,谁会跟着皇帝和张佳木决一死战?
万通知道,到了那时候,一切晚矣。
大丈夫不为九鼎食,当为九鼎烹,万通没有被九鼎烹的野心,也不想九鼎食,但他希望,将来能不被那股强大到叫他无法呼吸,甚至是终日不安的阴影所笼罩。
“小爷,”定了定神,也下定了决心,万通便缓慢而坚定的道:“这一回实在是有人捣鬼……说是杨暄这书呆子和小爷过不去,但实在的,就是有人要夺嫡!”
“谁,谁敢!”
太子也是色厉而内荏了,虽然拍桌打板的叫着,但脸上的害怕与惶恐之色,人一看便知。
“是德王殿下。”
话说了开头,底下便好办了。万通侃侃而言,道:“德王最近突然名声雀起,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天大的事?朝班之上,到处都是称颂德王千岁的声音,试想,没有人捣鬼,能至如此?”
“这一层我早知道。”太子面色铁青,点了点头,道:“怕是有王恭妃的影子。”
“不止,还有张佳木。”
“还有他?”太子一时不敢全信,摇着头道:“张佳木虽然跋扈骄纵了一些,但好歹和我还算是忠心。”
“时势不同了啊!”万通痛心疾首的样子,面色也变的狰狞起来:“当初他在什么位置上,现在又是怎样?当初是想依附小爷,现在呢?”
这一层也是太子思虑过的,就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他和张佳木的矛盾才变的不可调和。他不可能去趋就张佳木,变的君不如臣,但张佳木性子坚刚不可夺志,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大臣。
君臣之间,真正的矛盾就在如此,如果说私情,想来是比德王要深厚的多了。
太子渐信,但此事关系甚大,他一时却不做声。
“小爷,吴琮就在外头,要不然叫他进来说说看?”
如此大事,太子当然不能凭一个百户官的话就下定论,虽然万通是心腹,但毕竟人微言轻,有些事不一定弄的明白。
吴琮是广义伯,旗手卫掌印指挥使,由他来说,必定就明白的多了。
当下欣然点头,道:“传吴琮进来说话。”
吴琮虽不似万通那般有意做作一副慌张的样子,但入殿之时,却也是面色凝重。
见他如此,太子自也是越发信了几分,当下双手便有些颤抖,只是紧紧握住了椅子扶手,不使自己跳将起来。
“臣,拜见皇太子殿下。”
吴琮是外臣,虽是禁军指挥,到底还是正经的很了一跪三叩的礼,这才起身。
“吴琮,你来说说,万通所说,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吴琮很沉稳,但回答也很快:“现下的风潮,就是张佳木所鼓动。杨暄只是头一个放炮的,底下还有一个现成的人选,人家已经预备动手,磨刀霍霍,要杀过来了。”
“谁啊?”太子迷茫的问。
“回殿下,是左都御史赵荣。”吴琮道:“赵荣实在是无耻小人,张佳木叫他为左都御史,为了什么,还不明白么?臣收到风声,此人已经授意不少都御史、御史,将要风闻上书言事,请废立之事!”
到得此时,太子已经十成信了九成,一时之间,愤怒却是全消,代之而起的,却是一种深切的悲哀与惶恐之感。
他相信,以张佳木的地位和实力,一旦掀起废立夺嫡的风波,以自己现在掌握的资源,恐怕连对抗的资格也没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