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1 / 1)

“终于搞定了。”林禹伸了伸懒腰,看着电脑上做好了设计,感觉一整天的工作成就感满满。

凭借着别人放假我加班的悲愤,自己脑海中的资料以及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经验,一天就搞定了这个设计,顺便做了一半的论文工作。

呆在实验室里忍受着其它组的怪异目光,林禹感觉自己不能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了。

其它组的人看见航天尿收集装置研发小组的人全体放假,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今天来的林顾问帮他们搞定了研发,所以苏总给他们放假,而留下林顾问一个人做设计。

也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应该同情,反正他们的心情非常地复杂。

“系统像我这样算是完成任务了吗?”

林禹觉得自己已经把设计做了出来,剩下的制造部分已经可以放手不管了。

“任务已完成。”

“任务奖励已发放,请宿主注意查收。”

【林禹】

【能力:机械工程知识获取提升20%,哲学知识获取提升20%,数学能力提升20%,外语能力提升20%】

【任务:研发氧化镓涂料】

【任务奖励: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技术】

【任务奖励:随机能力提升】

【隐藏任务:研制仿生人】

【任务奖励:随机物品】

【任务奖励:随机能力提升】

“外语能力提升和航天复合材料资料,”林禹皱了皱眉,“感觉这个外语能力好像没什么用啊,也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个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技术……”林禹的食指敲击着桌子,“系统,这个技术不是已经早被各个国家攻克了吗?怎么会发布任务呢?”

林禹记得他在查看各种论文的时候就见过不少被淘汰了几代的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原图,还有许多最新的技术分析的论文。

像是什么米国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选用蓝源的分级燃烧循环模式、以液氧或甲烷为燃料的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根据米国官方披露的资料来看,它的推进力已经可以达到240吨,还可以实现100次以上航天运输的重复使用。

而约翰牛国提出的可重复使用的“云霄塔”运载器,他们所使用的火箭发动机采用了两种模式进行工作,能够有效利用大气环境中的空气作为推进助燃剂,可以减少火箭所带的助燃剂质量,让火箭的重量减轻,实现了轻量化的目标,使得火箭能够搭载更多的科研仪器。

大毛国也是研制了以200吨推进力的以液氧或甲烷为燃料的液体发动机为主发动机的火箭,而且大毛科学家还计划将这种发动机应用与其它火箭的发射当中。大毛国内的科技联合体——动产联合体在13-14年同样进行了另一种以液氧或甲烷为燃料的液体发动机的研制。

脚盆鸡国的某个航天科技公司也已经研制出了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官方声明说它还将作为脚盆鸡国的可重复使用太空火箭的主发动机,未来几年内都将成为相应的计划主体。

这些都是五六年前的资料了,而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一项节约资源和金钱的计数器,早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米国就已经开始了研究。

米国或者西欧联盟他们到现在为止没有披露出来的技术里,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估计已经差不多能够做到完全可重复利用了吧?

“宿主请注意,其它国家已经攻克并不代表华夏就攻克了该项技术。”

“据系统资料所知,华夏专家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组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并提出到本世纪前三十年末时,华夏的火箭发动机要达到完全重复使用的地步,华夏院士们也展望了未来达到火箭组合动力的发展远景,并提出了一个相应的科研计划。”

林禹这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系统所发布的任务并不是世界上没有或者比较落后的科技,而是专门发布华夏所没有的或是比较落后的科技。

他想到查资料时看到的,在几年前的一个宇航峰会上,华夏科学院的王院士,也是某航天科技集团发展研究部的部长,他曾提出华夏的航天有十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太阳磁场周期性转向和太阳磁场探测。

这个问题虽然属于航空航天领域,但是与林禹实在关系不大,也不知道系统会不会给他发布这样的任务。

第二点,星系生态环境中的反馈效应以及环境中“重子”缺失的问题。

由于人类缺乏有效观测手段,因此对于超新星爆发或黑洞喷流对环境的影响及反馈效应缺少了解,对形成这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并不确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星系演化、促进宇宙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点就是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它对于华夏有着现实较为重要的意义,能够大幅度提升华夏进出与宇宙空间和控制宇宙空间的能力。

而重复使用发动机面临的问题,除了要承受高温、高压、热冲击、复杂流动介质冲蚀和激振之外,还要经受重复使用带来的力、热、流体等作用的载荷重复以及卸载,由此会引起结构疲劳、损伤、蠕变等多种利用失效的形式。

林禹猜测,华夏对于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很可能已经接近了完全可重复利用的目标。

根据来之前看到的网上的论文不难知道,华夏在两三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部分重复利用的“第一步”,而近几年来,论文网站上对于这方面的论文的发表是在逐步减少。

这就变相反应了,对于完全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地步,这个瓶颈或许很快就会被彻底攻克,相对于到30年实现完全可重复利用,整整提前好几年。

“关于这一点,我还要跟苏院士求证一下。”林禹将自己做好的设计文件发送给苏院士,随后将写了一半的论文发到自己的邮箱,准备回去之后再写。

现在是下午七点钟了,看到苏院士接收了自己的邮件,林禹关闭了电脑,摸摸自己的肚子,准备去食堂吃饭。

“天生的劳碌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