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半个月(1 / 2)

<b></b> 胡城。

城池原先的名字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攻破城池且占领之后,负责制定临时政策的文臣便向帝辛提出了一个建议。

修改这座城池的名字,宣示对其的占有权。

帝辛考虑了片刻之后,便同意了下来。

而又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这座城池便被正式命名为胡城。

他们并没有强行要求城内原先的百姓也如此去叫,只是每日贴出的告示,不论是政策的宣布还是今日工作的要求等等,所有的通告上面都会将这座城池的名字改为胡城。

而大离士兵们在谈论的过程之后,也同样将这座城池称之为胡城。

如此潜移默化之下,不过三天不到的时候,城内的百姓有一些便不自觉地改了口,虽然反应过来之后他们仍然会改回去,但稍不注意又会说出胡城这个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这个习惯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到了后面有一些人即使发现了,也懒得再去纠正了。

而除此之外,文臣决定的一系列政策之中,同样会引导城内的百姓放弃原先蛮夷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而是以大离的风俗去进行改变。

这个过程同样没有强制,也没有大刀阔斧,而是和将这座城池改的名字成胡城一样,用的是潜移默化的方式。

人族是一种很务实的生灵,在生活之中,若是发现了更方便或者对生活改善更好的方式,那么不用人催,自己就会主动去学习和使用。

这是人族对于美好的期待,不能算是缺点,但在这种时候却是很好利用的一点。

如此几日下来,城内有一些百姓的身上,已经出现了属于大离百姓的部分特点。

而当他们身上属于大离百姓的特点越多,那么就代表他们被大离文化侵扰的越深,同样也表示他们对于大离的认可越高。

慢慢的,他们对于大离军队的抵触也会相应的减少。

既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又降低了他们的敌意,这可以说一箭双雕之事。

当然了,如此“随风潜入夜”的政策也不仅仅是文臣的功劳,西子率领的智囊团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或者说,使用如此温和的手段,一开始就是智囊团提出来的,随军而来的文臣,最初的打算是以强硬的手段进行统治。

甚至城池修改后的名字也要强硬地逼迫百姓改口。

而效果嘛……

很明显还是智囊团的办法效果更加显著,而且也没有发生恶性的事件,因此就算是最顽固一直反对的文臣最后也选择了妥协,并积极地进行了讨论。

随着胡城的治理走上正轨,在提拔了一些城内的百姓以夷制夷之后,原本忙碌的文臣就逐渐退了出来。

而他们的计划,是只在胡城内五到六名雁雀关随军而来的文臣,剩余的之后还要跟着大军前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后续攻下来的城池同样需要随军的文臣进行治理和后面的维稳,不能全部将其留在一座城内。

同样要随军而走的还有智囊团。

智囊团随军的任务本就是留在一座城池内进行治理,而是针对每一座被大离军队攻下的城池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政策的讨论和修改,以及留下一部分大军离开后发生意外的预案。

会在每座城池留下部分人管理的,只有那些文臣而已。

这便是大致的安排,具体的细节之处则需要文臣和智囊团进行配合了。

……

自攻城之战半个月后。

书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