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作家书店(1 / 1)

溯流文艺时代 肉都督 1031 字 2023-03-23

腊月二十七这天,于东很早就到了钜鹿路这边。

因为来得太早,他没有立即去《收获》编辑部,而是先去了一趟作家书店。

他到作家书店的时候,柜台后面有个小姑娘正在打扫卫生。

小姑娘大概没想到这样的天气,这样早就有人到书店来,她手里攥着抹布冲于东笑道:“欢迎。”

于东点头回应,然后在书店里面转了起来。

现在的作家书店,跟后世装修过的完全不同,不仅仅面积更小,装修也要老旧很多。

甚至看起来压根不像是个书店,外面连个牌子都没有挂。

要是有不熟悉的人从路边走过,只会以为里面是个咖啡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家书店是上沪作协开的。

虽然书店也对大众开放,但是主要还是为作协的会员提供服务。

一楼都是咖啡厅,到了二楼才算书店,这样的布置其实也可以看得出来作协的心思,他们压根没想让更多普通人知道这家书店。

于东又抬脚上了二楼,在书架上找了一本《蝇王》,然后找个地方坐下,看起书来。

这本《蝇王》是85年上沪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之前于东买过一本,后来带去燕京的时候弄丢了。

《蝇王》这本书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一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平平,等到后面每次再看,都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

于东明白,这其实是象征手法的特点。既然是象征,那么就需要读者自己去深入挖掘才知道这些象征到底代表什么。

甚至有时候,读者也能读出来一些作者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

象征,有时候就是这么迷蒙。

于东刚看了没几页,楼梯口传来厚实的脚步声。

脚步声的主人,一个中年男人,在楼梯的最后一阶停下脚步,他看到于东后,显得有些意外。

大概他也没想到这么早竟然就有人已经来了。

中年男人在书架边绕了两圈,最后选了一本《收获》杂志坐在了于东的不远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当太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蝇王》的书页上时,距离于东进入作家书店已经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忽然想起来自己今天还有正事要做,便匆匆放下书,朝后面的作协中心走去。

等他去到程永兴办公室的时候,格飞已经先到了。

程永兴笑着说道:“还是年轻人积极啊,其他人估计还得有一会儿。”

随后他又为于东和格飞做了互相介绍,两人算是认识了。

格飞比于东大不了几岁,今年也才三十岁不到,不过他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有七年时间,从资历上来说是于东的老前辈。

而且格飞在文坛早已崭露头角,几年前他的《褐色鸟群》发表之后,一度引起了文学界的争议。当时华东师范大学还召开过讨论会,对这篇小说进行了多方研究。

格飞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像营造迷宫一样构建小说,这也是他作品的魅力。似乎在他的眼中,只有复杂的结构和深邃的语言才能极大限度地存留语言的意义。

不过格飞本人给人的感觉却跟他的小说不同,他显得谦逊、低调而平和,也不怎么爱说话,之前程永兴为他们介绍彼此的时候,他也只是笑着点点头。

他目光中有着一种摸不透的狡黠,但是脸上却布满了老实人的憨厚,而两者放在一张脸上,却又不让人感觉违和。

听到于东在金陵工作之后,他来了兴趣,问起于东一些金陵的事情。

他本身是苏省人,只不过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在上沪鲜少回家,所以听到于东在金陵工作,把他当成了半个同乡。

聊了一会儿,于东发现格飞并非不爱说话,他可能只是不习惯跟陌生人说太多话,现在熟悉了以后,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很难关上了。

毕竟做了好几年教师,一旦说起来就很难有别人插嘴的机会,而且他一旦说高兴了,语速就会变快,加上他咬字比较慵懒,嘴开合比较小,所以有些地方于东也听不明白他说了什么。

这时候听他说话,那种感觉就跟看他小说的感觉有些重合了。

后来三人聊着聊着,陆续有其他人过来,格飞的话又开始变少。

先来的这些人大多比较年轻,有些于东知道,有些压根没听过名字。

上沪本土的知名作家其实并不算多,但是因为上沪作协下有《收获》、《萌芽》以及《上沪文学》这类知名杂志,就有不少作家怀揣梦想到上沪来。

有些人干脆就住在作协附近,清清苦苦地过日子,天天盼着自己的稿子能过。大概他们认为离作协近点,文学创作上也能得到帮助。

但是据于东所知,不少年轻作家熬得死去活来没有出名,倒是聚在一起天天打麻将。而且总是白天打麻将,然后晚上写作,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于东还在来人中见到一个“熟面孔”,这个“熟面孔”早上他才刚刚见到。之前书店里,在于东后面到书店的那个中年男人。

经程永兴介绍,于东才知道对方竟然是孙甘路。

孙甘路在上沪的文学界还是很有名气的,后来他还出任过作协副主席以及《萌芽》杂志社社长。

只不过于东一直只听过名字,没有见过其人,今天算是第一次见到。

看到于东的时候孙甘路也有些意外,早上两人刚刚在书店见到,没想到这会儿又见到了。

孙甘路来后没多久,王安意和严歌玲也一起来了。

于东觉得还挺有趣的,从众人到杂志社的顺序好像就暗含着一种潜规则,大体上,越有名气的就越往后到。

而王安意和严歌玲一起过来,似乎又解决一桩麻烦事:大家不必在到来的顺序上却判定她们两人的名气大小了。

王安意见到于东的时候,表现得很高兴,还特意跑到于东面前跟他说话:“小于,我早该想到你也会来的,上次组稿会之后我还一直惦记你,后来看到你的《补天》,更惊讶了好一阵。”

严歌玲也特别看了于东一眼,似乎王安意的表现引起了她对于东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