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三章豫北惊雷1(1 / 1)

第九支队下发的行军路线图终于在下午由支队的参谋送来了,李青林是在拿到路线图后才立刻动身的。

和李青林同行的是丁狗蛋的警卫排一班以及董昭的骑兵排一班、二班,这一行人共有人马四十二骑。说的是骑马,其实这四十二骑不完全是马匹,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大骡子。四十二骑人马同时在大路上奔跑起来,那声势也是相当的惊人。

李青林的出发很突然,骑兵的速度也够快。虽然重要的村镇和交通要道上都有日军或者伪军驻扎,但是广大的乡村还是有很多的空隙,再加上李青林选择小路行军,并且行军速度够快,往往在敌人还没有做出反应时就绝尘而过。李青林他们这一路行军倒也是很顺利,到了第四天头上,李青林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万林县的桑榆镇。

桑榆镇离万安县和万林县的交界处并不远,镇子也不大,满打满算也就百十户人家,算是一个山间小镇。

桑榆镇两边都是山,中间有一条大路通过。这条大路自古就是是一条商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久而久之,这两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这样一个小集镇,以便过路的行商旅客歇脚休息。

李青林的这四十二骑到达桑榆镇以后,他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购买骡马急需的饲草和精料,因为这几天一直都是连续行军,他们随身携带的草料已经消耗完毕。为了不让这些骡马的体能下降,董昭他们当前第一的任务就是给这些长途跋涉的骡马补充体能。

李青林的三大队直属中队现在有骑兵排一个排,警卫排里的一班和专门负责通讯的二班也是骑兵编制,再加上辎重排运送辎重的骡马,目前拥有的骡子和马匹已经达到一百多头。在一个一百多人的中队里,有这么多的运输和骑乘的畜力,这已经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另外,各中队为了增强自身的运输能力,他们也各自配备了一些骡马,因此,整个三大队所拥有的骡马的总数量已接近两百头。

马匹和骡子的增多,自然带来了部队战斗力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为了让这些役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些骡马不仅需要足够的饲草,还需要豆类、谷麦等精料,甚至每天还需要补充一些食盐,因此,维持一头军用役畜的经费几乎是三名普通士兵的费用。

在国军现役部队里边,骡马的数量也是有编制的。骡马虽然不象士兵那样需要月月拿军饷,但是它们装具以及食用草料所需的经费也是按编制由上级拨来。

三大队的现役牲畜数量明显超标。虽然目前正是夏季,漫山遍野都有牲畜可食用的鲜草,但是如果入秋以后干草成为主要饲草时,这么

大量的饲草来源就成了个问题。李青林以前在家饲养过两头骡子,对这个问题早就有准备,因此他一直让金眀均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桑榆镇的大车店不少,李青林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店名为“顺福”的大车店住下。桑榆镇专门提供牲畜草料的商户也有不少,李青林他们所需要的草料很快就准备好了。

桑榆镇原来是自李福和的第三游击纵队的驻地。自从他公开宣布当伪军以后,他的部队就有很多人逃亡,此地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李福和自认为在此地无法立足,因此逃到水治日军的地盘,一直在日军的羽翼下过日子。日军的兵力不足,曾经也派兵来桑榆镇扫荡了一两回,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了水治,桑榆镇目前基本上是个空白地带。

安顿下来以后,李青林让董昭在镇子外边派了哨兵,然后找人问了问以前地方政权的情况。经过询问,李青林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原来的那些乡长保长基本都逃走了,目前当地能做主的就是一些大户和大村寨的族长们。

李青林提前来到桑榆镇,并没有立即建立防区的任务,在简单问了此地情况之后,李青林他们就在这个大车店就餐。

为了尽快赶到桑榆镇,李青林一行风餐露宿。虽然是骑马行军,但一行人都是连日跋涉,人马都是相当的劳累,李青林决定全体人员快点吃饭,下午就在大车店好好休息一下午。

当李青林一行人几十个人端着大碗,蹲在大车店的院子里狼吞虎咽吃饭的时候,哨兵突然带来了三个牵着马的国军士兵。这三个人又黑又瘦,军装破破烂烂,枪械、马具也很陈旧,连牵来的三匹马也没养好,这三匹马身上连一点膘都没有。

经他们自我介绍,这三个人都是原李福和第三游击纵队的士兵,并且还都是骑兵。李福和公开投敌之后,这三人不甘心当汉奸,他们于是在李福和退回水治的半道上逃亡了。三人当中有个领头的,他还是个上士班长,名字叫韩有志。

此地已经无国军部队,也没有基层政权,这三个人自脱离李福和的队伍之后,弹药、军饷、粮食全无着落,他们这几个月来全靠当地的老百姓接济,才没有被饿死。今天听到有人说镇上来了一队国军,他们于是中饭都没吃就立刻赶来了。

刚来此地就有人投奔,这三个人会不会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呢?

李青林边听他们的讲述,边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他发现这三个人神情平静,眼光透彻,丝毫没有说谎的痕迹,李青林对这三个人有了一半的信任。

见三人还没吃午饭,李青林忙让自己的士兵将三人的马匹牵到马厩去饮水喂料,再让大车店的伙计端来三大碗饭。

这三

个人大概也是饿坏了,他们端起碗就大吃特吃起来。趁着三人狼吞虎咽的机会,李青林悄悄将董昭喊到一边,他让董昭到镇子上去打听一下,这三人所说的情况是不是真实的。

不一会儿董昭就回来了,他附在李青林的耳边小声说道:“他们说的是真的,这三个人真的是从李福和那里逃出来的。据百姓们说,这镇子周围还有不少李福和部队逃亡的士兵,他们现在有的在打临工糊口,有的跑到大户人家去看家护院了。”

这些人宁愿干活挨饿也不愿意当汉奸,那么这些人必定都是铁了心抗日的勇士,这样的人可正是李青林目前所急需要的。

想到这里,李青林不禁心中一动。他转头对董昭道:“你马上找三套军装来。”

董昭答应了一声,马上就去里屋去找士兵们要军装去了。

李青林接着对韩有志等三人道:“你们马上去洗个澡,然后再换上新军装。等一会你们带着董排长到各村去贴一些告示。”

三人被带走去洗澡了,李青林叫丁狗蛋买来笔墨纸砚,李青林就在大车店的长条桌子上写了十几张告示,内容就是第一战区独立挺进支队第三大队即日已接管本防区,欢迎已脱离伪军的抗日志士加入抗日队伍第三大队。

李青林的布告还没写好,大车店里又来了两个穿便装的年轻人,这两个人竟然也是脱离李福和队伍的士兵,这二人现在正在本镇的店铺里做小伙计为生。

这些人当然得留下,李青林让丁狗蛋和一班长郭子林来全权负责这件事。这两个散兵的人虽来了,可原来的军装和枪支还藏在店铺里,丁狗蛋跟上他们回去去取枪支和军装。李青林特意让丁狗蛋顺便带了些钱,以感谢收留了这两名士兵的店铺老板们。

韩有志三人洗好了澡换了新军装,面貌果然是焕然一新。董昭带上几个人,拿着李青林刚写好的布告,由三人带着去各村去贴布告了。

李青林见短时间内无事可干,便准备去房间内休息。就在他准备进屋的时候,大车店来了一批人,这一批人拿着酒肉抬着粮米,由丁狗蛋带着来找李青林了。这些人都是桑榆镇的商户,他们自发的带着物品来劳军。

李福和的第三游击纵队驻扎此地时,他们接着抗日的名头摊捐摊税,谁要是不给,他的士兵马上就去商户家封门,那段时间弄得这些商户苦不堪言。后来李福和又带着日本人来扫荡过两次,虽然日军在桑榆镇没怎么杀人,但这些强盗将那几家大店抢劫一空,因此商户们对李福和和日军都恨之入骨。

李青林他们来了之后并没有惊动地方,士兵们买东西都是公平交易,特别是丁狗蛋带着钱去感谢两家收留逃亡士兵的店家,这些

都深深感动了这些普通的中国人。他们一致认为,李青林所带来的第三大队是军纪严明的队伍,也是抗日的队伍。经过商业协会会长的倡议,几家商户联合起来带上物品来劳军,他们真诚希望李青林的三大队常驻此地,保一方平安。

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代表,军队手里虽然有枪,但是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这一点李青林深有体会。李青林连忙将这些人让进屋里,让丁狗蛋给各位泡上茶,军民之间说了许多场面话、客气话,李青林和地方人士的第一次会面就这样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其实,在这种和平的状态之下,李青林心中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

那天下午第九支队参谋送来路线图的时候,顺便还带来了一封一战区的绝密电报。电报明确指示李青林必须按时到达桑榆镇,并且必须在桑榆镇的“顺福”大车店住下,只要李青林在此亮出独立支队第九支队的名号,随时就会有人来和他联系。

今天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其中有脱离伪军的散兵,有地方上的士绅商户,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是来和他接头的。

那这个接头的人在哪里呢?他会是谁呢?他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李青林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