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让你来做这个主帅如何?(今夜多更)(1 / 1)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1606 字 2022-09-28

今年沧州物资丰富,百姓也大多有些余钱,所以这个除夕,都是喜气洋洋。

自古中国百姓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对于人生的基本追求是不一样的,也是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独立成另外一个体系。

华夏人民,对于社会,或者是国家,讲究家有余粮,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相比而言,往西去,追求所谓自由与民主。

其实归根结底,中国人对于生活,追求的是富裕,治安,还有道德。两千多年,从未改变。这套哲学体系一直贯穿始终。

所谓自由与民主,追求的结果与目的,大概也是这些。但是在社会学理论上,一个是对于过程的追求,一个是对于目的的追求。

导致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口与宗教。中国从古至今,并非宗教性质浓厚的国家,宗教从来没有真正掌控人民。中国人信仰的是历史传承、血缘传承、家庭传承、独特的哲学价值观。

往西去,只有神才是信仰,神支配着一切,神支配着历史认知,哲学认知,社会结构。文艺复兴之前,神甚至支配着每个人的所有,包括国王与贵族。直到后世,神依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耶稣与安拉从来不是朋友。耶稣与安拉打了一千四百年。

这个区别导致西方人在反抗掌控一切的宗教之时,也是在寻找一个实现对于自己向往的生活的办法,或者是过程,也就诞生了所谓自由与民主。

中国人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于道德的有达成共识的规定,对于治安的标准定义,对于生活需求有基本的定义。

这就是为何中国自古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原因,这也是为何朝代会有周而复始分裂与统一。民犯罪,会遭到惩罚。国家达不到有共识的规定与标准,也会被人推翻。

这也是为何在神的指导之下,西方的贵族会一直是贵族,鲜少因为内部原因而被推翻,只会因为外部战争才有可能没落。贵族的家族可以因为自己的身份,因为神的庇护或者加冕,世世代代是贵族,世世代代是国王大公。

待得新的一年到来,士卒们重新挤满了军营,操练也越发的严厉。过不得十来天,西北的校阅也要开始。

郑智拿着一封刚拆开的书信,面色微沉,一脸思索的模样。大帐之外还传来四处操练的呼喊声。

吴用连忙开口问道:“相公沉思,所谓何事?”

郑智从自己的虎皮大椅之上站了起来,把手中的书信递给吴用,口中只道:“东京刚来的!”

吴用接过书信,看得片刻,说道:“相公,这位蔡攸是何许人也?莫不是与蔡太师有关系。”

郑智点点头道:“蔡攸为蔡京长子,而今也是圣宠正隆之人,王黼之辈尔。”

郑智用“王黼之辈”四个字,也就把蔡攸其人定义了下来,吴用自然听得懂,思索片刻,又道:“相公,好在此人乃副,童太师该掌握大局。”

郑智摇了摇头,只道:“怕是没有这么简单,官家想要蔡攸立功,以便加官进爵。蔡京大概也在此事上面出了不少力,兴许是想制衡童太师与我等,想把手伸进军中来。蔡攸大概是乐得其成,只以为这一趟北上就是来出谋划策,捡功劳的,顺便也想在军中培植一些党羽。都是好打算啊。”

郑智的分析,自然一针见血,童贯大概也是知道蔡攸背后的这些事情,却是无法反驳。如今蔡攸还未有资格与蔡京叫板,两人的父子关系暂时还是比较牢靠的。还未到互相倾轧之时。蔡京显然是要对童贯发难,既然童贯一身权柄全部来自军功,那蔡京就要釜底抽薪,在战阵之事上打压童贯,分童贯的功劳,甚至夺童贯的功劳,如果有可能,也可以战阵之事治童贯的罪过,甚至拉拢培植自己的禁军势力。

吴用此时才知道事情不是那般简单,眉头也是皱了起来,这是吴用第一次有机会为朝堂最高层次的斗争给郑智出谋划策,吴用心中更是谨慎,也是知道这一回若是谋划得当,自己也就彻彻底底在郑智面前站稳了脚跟。

郑智会把这封书信给吴用看,还出言给吴用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未尝不是对吴用的一种认可与信任。

大帐之中忽然沉默起来。郑智踱得几步,又坐到了虎皮大椅之上。

许久之后,吴用终于出言:“相公,蔡攸不比蔡太师,必然少了许多见识与高度,既然他此来是想要功劳,不妨就给他一些。给他功劳之前,多刁难与他,让他每日吃瘪受气,待得功劳到手,他必然不愿再在军中受气,只想拿着功劳欢天喜地回东京。只要蔡攸一走,蔡太师的谋划自然落空,官家见得蔡攸功劳在身,也不会计较,蔡攸自己也只想回去。便是一举多得之事。”

郑智闻言看着吴用连连点头,心中也是极为认可,开口道:“学究好计策,看来是要好好拿捏一下这个蔡攸了。”

吴用却是还皱着眉头道:“相公,此法虽然一举多得,却是也有后患,只怕蔡攸受了气,到了东京官家面前,会出言攻讦相公,甚至童太师也会多受攻讦。万一官家听信谗言,只怕会。。。”

郑智闻言,面色不屑一哂,轻蔑道:“此战之后,我等必然是人人喊打,他蔡攸还算不得哪个葱,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不需理会。”

吴用此时陡然想起了郑智在东京城梁门之下的那句话语,那句“管他官家还是民家”。心头忽然一惊,却是又强制平复自己的心情,虽然还猜测不到郑智具体是如何打算,但是吴用显然知道一个大致方向。

此时努力平复内心的吴用,反而在心下反复做着自己的心理建设,事情虽然重大,重大到兴许山河变色。吴用却是也欣然接受,虽然震惊无比,却还是调整自己的内心,争取不给郑智拖了后腿。

只见吴用压制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口说道:“相公已有定计,学生便不多言。学生一定为相公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郑智看得表达忠心的吴用一眼,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只道:“某也必不会让学究失望。”

吴用闻言,忽然觉得心中大定,恭敬站在一旁,内心中竟然升起了一些憧憬。

郑智摆了摆手,又道:“且下去准备一下,童太师要来,合该好好接待一番。”

吴用闻言,只觉得身上充满了力量一般,一礼之后,出门的步伐都稳健了不少。

军中之事,复杂却又简单。只要安排妥当,一切都是反复重复之事。

契丹人本不过年,却是汉化两百年,而今也把春节除夕当作了重大的节日。只是这个除夕,对于辽国来说,当真是年关,年关年关,自然就是过关一般。辽国国内,积雪比河北不知大了多少,女真人的军队也越来越庞大,女真人生产力又低下,粮草全靠抢掠。

严冬时节,虽然女真人并没有重大的攻势,却是也肆虐大辽之民,四处劫掠粮草,以待开春。

辽人只余中京,西京与南京。只要天气稍稍转暖,女真大军必然兵临中京城下。

官道之上,一队人马,几辆豪华的车架。

这回童贯倒是不再自己打马,而是于蔡攸一起在车厢之内。外面还是天寒地冻,车厢内反而有暖炉,可以取暖。而今童贯年纪也不小,近几年来由于少动,也越发的肥胖起来,再也不能像当初那般纵马驰骋了。

头前一个护卫忽然打马回头,在车厢外禀告:“太师,已到岔路,是往河间,还是往沧州?”

童贯本在与蔡攸闲聊,听得禀报,开口答道:“去沧州!”

护卫打马往前去引路。

蔡攸闻言,疑惑问道:“童太师,为何去沧州啊?此时十万大军都在河间集结,合该往河间府去。”

童贯闻言有些不快,却是也不显露在脸上,只道:“此战胜负,就在沧州郑智。自然是先去沧州,沧州也有五万大军备战,先去看看再说。”

蔡攸闻言又道:“童太师,此法只怕不妥吧。与其如此,何不叫郑智带兵到河间府汇合,也免得我们舟车劳顿之苦,天寒地冻的,也该早早寻个安稳地,这般赶路,实在叫人受不了。”

童贯闻言也是不怒,只道:“此战胜负关键就在沧州,去一趟又何妨?”

“童太师此语,下官不敢苟同,河间大军十万,军将无数,为何单单就把胜负关键所在都押在郑智一人身上?太师身为主帅,说出这般话语,若是让河间府的军将听了去,如此厚此薄彼,叫人心中作何感想?上阵只怕也会胸生私心,不得卖命。”蔡攸皱眉说道。

童贯已然忍无可忍,开口便道:“蔡学士何不往东京去信一封,让你来做这个主帅如何?”

童贯显然也是不是好脾气的人,童贯一个阉人,主要的好脾气与耐心大概都给赵佶一个人了。

蔡攸闻言,面色一沉,受了童贯这么一句,却也不再答话。心中却是反复思索,思索片刻,反而觉得童贯这般也好。童贯只看重郑智,而轻慢了河朔其他军将,对于蔡攸来说,何尝又不是可以钻的空档。

既然童贯不在乎河朔军将,蔡攸自然可以多在乎一下。收心之法,也就在蔡攸心中酝酿,郑智掌兵五万。河朔有兵十万,若是能掌河朔军将人心,童贯这个主帅倒是也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