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第429章 一会成名(1 )(2 / 2)

而对其他人来说,阅读这些资料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理查德这样的同领域研究员,一下子就抓住了杨锐实验室的项目脉络。

可惜,这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项目。

至少到诱变基因的环节,理查德没有发现可供利用的讯息。

理查德竖着耳朵,等着听杨锐讲到下一步。

等啊等,等啊等。

最终等到的依旧是报告前的一句话:“分子机理的部分,我们正在撰写论文当中,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发表出来。”

周围顿时是一阵遗憾的叹息声。

但紧接着,无数双手举了起来。

“左面的先生,从你开始吧。”杨锐没有要挑选的意思,就从前排点了人。

“你怎么选定sol通道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在还没有看到你做的分子机理的论文,但我注意到摘要里,谈到sol通道的几个功能……”左边前排的是个红头发的荷兰人,也有四十岁的样子。

杨锐放下演讲稿,道:“我没有选,我是碰上的。我们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固定的测试流程,在测定突变的SOL通道的时候,我们发现了10倍的电导率,无法忽视的变化,让我们为此分出了精力……”

杨锐差不多用了三分钟来阐述这个问题。报告会的问答环节并非记者招待会,问问题的人可以简单的问出来,但回答的人要回答的尽量详细,除非他不想这样做。

归根结底,这还是一次交流会,只是来参加杨锐这场交流会的人,格外的多而已。

正常情况下,此等报告会也就是十几个人参与,报告说完了,大家围坐一团交谈都很正常。

荷兰人满意了之后,立刻有意大利人问起了突变的过程控制。

杨锐深吸了一口气,稍停,再次侃侃而谈起来。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并不难,严格来说,这些都是杨锐读书的时候读透了的东西。就生物这个专业来说,80年代的前沿科学,正好是30年后的基础教程。

清晰的思路,让杨锐的回答多少有点举重若轻的味道。

几个刁钻的问题被答案之后,众人看向杨锐的表情就变了。

问答环节是最能体现一名科研人员水平的时候,几句话下来,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锐清晰,深度如何,已经能够猜度一二了。

当然,杨锐目前的深度,是来自于先进三十年的深度,旁的人不明白这个,只觉得杨锐厉害无比。

理查德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畏怯,轻轻的拉了一下康纳斯,道:“计划停止。”

“什么?”康纳斯是理查德的学生,一向视恩师理查德为偶像一般,只以为是听茬了。

理查德恍然若失的道:“没有必要再提问了,杨锐准备的非常好,项目再熟练不过了,这种程度,咱们准备的问题只是浪费时间。”

“那怎么办?”

理查德沉默片刻,道:“等……”

“我去说一声。”康纳斯没办法,只好去找前面安排好的人。

理查德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小时。

预定的时间到了,提问的人依旧不愿意结束,组委会主席只好临时增加时间。

连续增加了两次时间,为了不影响后面的人,杨锐方才如释重负的结束了报告。

直到此刻,理查德依旧没有找到破绽。

倒是来访的记者,咔嚓咔嚓的照了多张照片,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至少有二三十名学者,结束了报告会,仍然不愿意回去,就站在门口,堵着杨锐,继续提问。

报告会变成了交流会,气氛却是好了不少,而杨锐也毫不吝啬的拿出一些论文里没有的东西。

在场诸人听的眉飞色舞,却是渐渐的开始跟不上杨锐的节奏。

“咱们明天再聊吧,到晚饭时间了。”杨锐看看表,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