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这段时间,一直很忙,不仅忙,而且还头疼。因为,他正在给小丫丫编写教材。
真正说起来,也不算是编写,确切的说,他是在回忆,在背诵。他在回忆两本十分重要的书“三字经”和“百家姓”。
也许,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对于这两本书,基本上也就是知道名字,最多能背上前面那几句而已。但是,李峰曾经,却是能十分顺溜的把这两本书的内容,给背下来。
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二爷爷。说是二爷爷,其实,和李峰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他家的一个邻居而已。这在农村老一辈中哼正常,基本上,全村的男性,都按照年龄的大小,开始按数字排。
所以,在农村,你常常会听见,十几爷,二十几爷之类十分奇怪的称呼。
李峰的这个邻居二爷爷,那可是一位老教书先生了。可谓是,从国民党教到**,从旧社会,教到新社会。从二十来岁开始教书,这一教就是四十多年。
后来老了,就落叶归根,回到农村颐养天年。
从此之后,小李峰就有了一个好去处了,那就是到二爷爷家里,听他讲故事。
也许,是这老爷子,教书教习惯了,这边给李峰讲故事,让李峰开始背书,而背的就是那“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三字经和百家姓那还好说,这一背起来,那是朗朗上口,又十分好听,就像在唱歌一样,因此李峰那是背得十分的顺溜。可是,这个千字文可就真的要李峰的命了。
反正啊,从这二爷爷教他开始,一直到这二爷爷去世,他依旧没能把这千字文给背下来。让他后来,每每想起来,都是感慨万千。
这儿时的记忆,有时候,是相当的深刻的。就像小时候,背的那些古诗,让人能够记得一辈子。
因此,虽然时隔多年,到现在,李峰背起这三字经和百家姓来,依旧是十分的顺畅。
于是,李峰现在的工作,就是一边背,一边写,最后,还得给它标注上拼音。
其实,这并不是李峰没事找事干,而是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来给丫丫做启蒙教材来用。
这个时代,倒是有启蒙教材,但是,那些玩意,都是那些大门大户私藏的,都是人家家里,自己的教书先生编写的,用于家族的孩子启蒙教学之用,不外传。
除此之外,能找到的书籍,那就是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了,那玩意能适合小孩子学吗?
没办法的李峰只能自己辛苦了,而这三字经和百家姓,那是再好不过的启蒙教材了。
“我的天啊,总算是完成了,这活还真不是人干的事情,真是累死我了”
此时,李峰把手中的鹅毛笔,直接往旁边一丢,然后站直起来,一边伸懒腰,一边不断的甩动着手腕,活动起来。
“呵呵,不错,不错,如此一来,小丫丫认字,可就方便多了啊”
累归累,但是,当看到桌子上,那一大叠宣纸,李峰一边拿起来,一边翻看,一边满意的点着头说到。心中那成就感,那绝对是大大的。
“啊,大哥哥,你写好了啊,快点给我看看,快点”
小丫丫可是每时每刻的,都在监视着李峰的举动,一看到李峰已经站起来了,立马就迈着小腿,跑了过来,然后就要抢李峰手中的宣纸。
“哎呀,我的小祖宗,别抢别抢,可千万不要扯坏了,好吧,给你一张”
看到毛毛糙糙的丫丫,李峰立马大声叫起来了。这玩意可经不住她拉扯。要是弄坏了,自己还得再写一次,那自己还不得疯了啊。
拿到了一张宣纸的小丫丫,立马的,就开始用李峰教她的拼音,照着李峰标注的汉语拼音,开始慢慢的拼起来了。
“一恩人,只之,吃屋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看着小丫丫,十分认真的,一字不差的,把这三字经,开始慢慢的连起来读了,李峰心中,那个激动啊。
“老子真是天才,恩,不对,应该是发明汉语拼音的那个人,是个天才”
而此时,本来在忙着的柔娘,听到了这边的动静,也走了过来,看着丫丫,在不断的念叨着什么,就伸头往丫丫手上的宣纸看,可是,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
“姐姐,姐姐,你看,我认识字了,我读给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怎么样,姐姐,我是不是很厉害啊”